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傳播及其影響分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30 16:42:44  


  改革開放以來,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傳播對珠江三角洲的經濟、文化建設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港澳回歸後,雙方聯繫與合作更加密切,這種影響的深度和廣度都不斷加強。因此,對這種文化現象進行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傳播的歷史背景

  港澳與珠江三角洲地域相連,近代以前處於同一行政區劃和管治之下;港澳華人社會的居民主體是廣東的移民及其後裔,與珠江三角洲有深厚的血緣和親緣關係以及共同的語言文化背景;經濟上的資源優勢互補關係又使港澳與珠江三角洲互相依賴聯繫密切,這些因素使港澳與珠江三角洲文化傳播的渠道比較通暢,雙方都容易接受對方的思想意識、生活方式、倫理道德觀念及藝術形式。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政治上的原因,港澳與珠江三角洲長期隔離,分别在獨立的環境中發展,形成不同的文化體系。港澳憑藉其地理優勢,經濟高速發展,尤其是香港一躍成為舉世聞名的國際商業城市及世界貿易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和旅遊中心。經濟的騰飛必然會促使文化的聚合,形成更高層次的文化特質和積累強大的文化勢能。但珠江三角洲文化卻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發展,相對落後是不可避免的。相對先進的文化與相對落後的文化之間就會形成文化流,即文化的傳播。此外,一般來說,擁有強大經濟實力的社會極易成為高聲望的社會,成為其他地區人民仰慕的對象。心理上的優劣意識一旦形成,強勢社會的文化便極易為人們所主動吸收。因此,1978年國門打開,港澳文化便大量湧入珠江三角洲,並滲透到珠江三角洲經濟文化的各個層面,這種現象的出現絕非偶然。

  2、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傳播的過程

  文化傳播包括文化傳出和文化傳入兩個方面;對於文化傳出方來說,文化傳播就是文化輻射、文化擴散;對於文化傳入方來說,文化傳播就是文化學習、文化借取。文化人類學家從世界文化發展的具體情況出發,更重視文化傳入方的文化借取。因此,本文在分析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傳播時,也主要是從“獵取”的角度來研究。

  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傳播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改革開放初期。雖然經過幾十年的封鎖和隔離,但隔不斷的親情和鄕情使港澳同胞在國門初開時就如潮水般湧入珠江三角洲。僅1978年,前往内地的香港居民就達 130萬人次。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載體,因此人在空間上的移動,必然產生文化的擴散。於是,從太陽鏡、牛仔褲、家用電器等物質文化產品,到電影、電視、報刊、雜誌、小說、音樂等精神文化產品,以及深層次的倫理道德、價值觀念等,大量的形形色色的觀念文化隨之進入内地。珠江三角洲居民在經過幾十年的封閉之後,渴望更多地瞭解外部世界。正是港澳文化的傳入,打開了人們的眼界。於是,他們在無法辨别也無暇辨别的同時,便開始大量吸收、兼容並蓄。不論是好的、壞的、精華還是糟粕,一概照單全收。祇有文化的獵取,沒有文化的選擇,是這一階段珠江三角洲吸收港澳文化的主要特點。這一特點的形成與人們當時經濟水平低下、生活方式單一、精神生活貧乏是分不開的。

  第二個階段是80年代中、後期以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港澳與珠江三角洲的聯繫進一步加強。據廣東統計,1985年入境港澳同胞已達1630.37萬人次,1995年更達3364萬人次,增加了 1倍多;1985年參加港澳游的廣東居民為6.44萬人次,1995年達到 58.63萬人次,上升了8倍多,其中多為珠江三角洲居民。1994年,港澳在珠江三角洲興辦“三來一補”、“三資”企業達3萬多家;粤(主要是珠江三角洲)港兩地貿易總額達6179亿港元,港澳成為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出口市場和轉口港;珠江三角洲又是港澳原材料、生活資料的主要供應地。同時,自1980年以來,珠江三角洲許多貿易企業在港澳設立分支機構或辦事處,至1995年,珠江三角洲幾乎每一個市縣都在香港設有貿易機構;到香港投資的珠江三角洲企業數量也不斷增加,1993年内地對港投資為120億美元,其中珠江三角洲佔相當比重。與此相適應的是,香港傳媒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也相當普及,珠江三角洲居民收看香港電視的比率高達70%以上。這些因素都使港澳文化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滲透到文化領域的各個層面。但與前一階段不同的是,珠江三角洲人對港澳文化的借取不再是盲目地“全盤接收”,而是經過冷静地分析鑒别,有選擇地進行吸收。原因之一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實力的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變得豐富多彩,對物質生活及精神文化的需求及其品位有所提高,自身素質也有所改善,因而對港澳文化中一些低級庸俗的東西能夠進行抵制;原因之二是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人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西方國家的現代文化,拓寬了視野,可選擇的東西多了,認識水平提高了,港澳文化在與西方現代文化的競爭中,低級的、過時的、相對落後的必然會遭到淘汰。

  3、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傳播的途徑

  3.1 以人為載體

  現代的人作為文化傳播的工具和途徑,除了傳統上的流動遷徙外,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文化的傳播和借取。

  3.1.1 商務活動 如投資辦厰技術培訓、管理培訓、考察訪問等。改革開放後,香港製造業(包括塑膠業8-9成、電子業8.5成、鐘錶和玩具業9成以上的工厰或加工工業)大規模北移珠江三角洲,至1997年,在該區港商共投資興辦了23萬家“三資”企業,8萬家“三來一補”企業,僱用内地工人400多萬人。同時,港商還廣泛參與珠江三角洲基礎設施、房地產和第三產業的技資。以商務活動的形式進行文化交流,是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它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而且也更新了人們的經濟觀念,當然,同時也帶來了資本主義的某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

  3.1.2 公務活動 如政府部門、職能業務部門和各種專家學者的互訪交流和參觀考察等。由於港澳與珠江三角洲的地緣關係,雙方都需要在經濟、科技、社會、城市建設、交通佈局、環境保護等方面擴大合作領域,提高合作層次,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在此基礎上的互訪交流和參觀考察,主要是珠江三角洲吸取了港澳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如先進的知識、經驗、制度、思維方式等。

  3.1.3 會議 如各種形式的學術研討會、產品展示會、成果交易會、合作洽談會等。這是一種集中、有效、直觀的傳播科技知識的途徑。

  3.1.4 敎育交流 主要通過合作辦學、合作研究項目、互派訪問學者及交換學生等方式,帶入的多是先進的科技知識。這種交流方式近年來日漸增多。

  3.1.5 探親訪友 港澳與珠江三角洲居民在親緣上的關係是最為深厚的。每年春節、清明、中秋節,港澳都出現回鄕探親的熱潮。平時港澳與珠江三角洲居民的互訪更難以勝數。以這種方式傳播的既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文明的社會公德,也有迷信的、享樂主義的低級庸俗的東西。

  3.1.6 觀光旅遊 歷年來港澳遊客一直在廣東的國際旅遊市場中佔主導地位。1995年,由廣東省旅遊部門接待的港澳遊客就達168.3萬人次,佔國際遊客總數的65.4%。近年來廣東經濟迅速發展,出境旅遊的人數也逐年增加。1995年,單由廣東旅遊部門組織的出境旅遊團隊的遊客已達67.7萬人次,其中參加港澳游的佔 86.6%。珠江三角洲作為廣東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廣東遊客中的比例是最高的。與探親訪友相類似,這種方式傳入的港澳文化也是瑕瑜互見。

  3.2 以物為載體

  物作為文化載體,在現代社會除了指各種物質產品外,主要指多種文化傳媒,即精神產品。通過 文化傳媒進行的傳播,又稱資信傳播。在信息業日益發達的今天,這種方式已成為文化傳播的最主要方式。各種文化傳媒包括電影、電視、廣播、報刊、雜誌等,還有目前發展前景極為廣闊的互聯網絡。當前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傳播主要是通過電視進行的。香港電視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收視率之高,已超過内地任何一家電視台。雖然祇有40年歷史,但港產電視節目卻極具特色,尤其是它的本土化、充滿活力、輕鬆逗樂、極富創意和多元化,使它迅速成為珠江三角洲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成為他們日常娱樂和資訊獲取主要渠道。此外,港台電視劇也被廣泛引進,在廣東各家電視台播映。在這些電視劇裡,觀眾“不但看到了東方明珠那車河人流、大厦林立的繁華市容,而且看到了香港市民在長期殖民地社會裡所形成的民族意識、競爭意識。拼搏精神、複雜心態和獨特的價值觀念;看到了他們挣扎奮鬥的過去,也看到了他們努力進取的今天和未來,看到了他們身上所體現的香港文化的正值,也看到了它的負值和流弊”。此外,隨著電腦在家庭中的普及,互聯網的信息傳播功能將大大提高,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傳播將更加便捷。但互聯網上信息内容參差不齊,目前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因此,其影響可能是複雜而難以控制的,尤其是對青少年學生的成長敎育所造成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4、港澳文化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

  對於珠江三角洲文化的發展來說,港澳文化的引進無疑是利大於弊的。從理論上講,一個地區“獨立創造”的文化成果畢竟是有限的,文化的積累和創新更主要是依賴於大量學習和借取外部的文化成果,這已被歷史發展和人類社會的無數實踐所證實。事實上,港澳文化的吸收和借鑒的確使珠江三角洲在物質生活文化方面變得豐富,在經濟與城市建設方面發展迅速,幷且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知識體系,提高了人們的認識能力和整個地區的文化發展水平。但是,港澳文化受自由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肯定會包含有一些資產階級的腐朽思想。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對珠江三角洲發展產生一定負面效應。港澳文化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是極為複雜的,在此,祇能擇其表現最為明顯的一些事例作簡單的分析。

  4.l 港澳生活文化的影響

  港澳生活水平較高,文化生活相對豐富多彩。受港澳生活方式的潛移默化,珠江三角洲人的生活方式也迅速由單一向走向多姿多彩。衣著打扮更趨多樣化,追求個性、舒適、趨時、名牌效應,青年人的變化較大;娱樂生活更加豐富,除了傳統的讀書、看報、看電視、看電影之外,還增加了卡拉OK、跳舞、野外燒烤等;各類體育活動在原有的羽毛球、乒乓球、網球、籃球等基礎上增加了桌球、保齡球、高爾夫球等新品種;一些有益的健身活動傳入並很快流行開來,如近年來比較流行的有氧舞蹈、跆拳道等;參加業餘進修和職業訓練課程的人日趨增多,培育高雅情趣、怡身養性的人也不少,如學習插花、繪畫、彈琴、製作工藝品等;人們愛好日趨多樣化,如收藏熱、養魚養鳥熱、飼養猫狗等寵物熱。此外,港澳一些較文明的生活方式,也促使珠江三角洲人的言談舉止向更文明的生活方式。所以物質生活的豐富間接刺激和促進了珠江三角洲生產經濟的發展。

  香港流行文化是以商業操作為手段,迎合大眾需求為目的。嶺南文化本身在一定意義上也是一種務實的文化,而香港的流行文化則將這種俗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因而以香港電影、電視、歌曲為代表的流行文化在傳播過程中極易被接受。它滿足了人們日常休閒生活的需要,對廣東文化市場是一種豐富;但它對廣東文化市場的佔領,也在相當程度上抑制了廣東原創文藝的發展。

  這種流行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尤其明顯。穿T恤、牛仔褲、波鞋,背“背囊”,腰掛“Walkman”。這些港味“青春”、“有型”的標準,珠江三角洲地區青少年當中頗為流行。其負面作用也很多,如穿戴講名牌,論攀比;崇拜偶像(歌星、影星、球星等);沉溺於電子遊戲影響正常學習等。

  4.2 科技文化的影響

  港澳在珠江三角洲的大量投資及其所帶來的先進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和與國際接軌的經濟運行機制,是珠江三角洲經濟在短時期内起飛的主要原因之一。經濟的發展加速城市化進程,珠江三角洲已是中國城市化進程最快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港澳在敎育、衛生、環保、城市建設等方面有不少好經驗、好成果,通過相互交流與合作,已被吸收融入到各市縣的政策法規及城市規劃當中,對珠江三角洲科敎文衛事業的發展起了一定推動作用。如廣州在加強它作為中心城市地位的同時,也很注意發展衛星城鎭,這種城市規劃思想,無疑是借鑒了香港發展新界衛星城鎭的成功經驗。

  4.3 社會風尚的影響

  港澳的婚姻家庭制度,既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又受西方現代觀念的熏陶,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較大。如傳統的郎才女貌、門當戶對的擇偶觀念在珠三角地區已被大多數人摒棄,男女雙方的意願和志同道合的程度成為他們主要的考慮因素。婚姻觀念也有所變化,遲婚晚嫁蔚然成風。受港澳開放思想的影響,近幾年在珠江三角洲還出現試婚、同居現象,對此,社會輿論褒貶不一,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敏感問題。家庭觀念的變遷較大,受港澳及西方思想的影響,傳統的為子女成長而忍辱負重,力求維繫家庭完整的觀念已不再是社會公認的美德,追求個人幸福、好合好散成為主要的價值導向,這也是近年離婚率逐漸昇高的原因之一。至於婚外情的流行,甚至“包二奶”的醜惡現象的出現,除了經濟原因之外,還是港澳封建思想的遺毒及西方資產階級自由主義、享樂至上思想在珠江三角洲傳播的惡果。它嚴重污染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社會風氣,有必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大張伐撻。

  港澳中外合璧的節日習俗,也得到珠江三角洲人的認同和傚法。如一些“洋”節日,包括情人節、父親節、母親節、聖誕節等,頗受年輕人的喜愛。尤其是聖誕節,在珠三角各地有各種名目的狂歡慶祝活動,其熱鬧程度不亞於中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春節。這些節慶習俗的傳播,豐富了珠江三角洲人的文化生活,唤起了人們心中的美好感情(愛情、親情等),應該說是有益的。其次,港澳某些新式的社交活動方式也傳到了珠江三角洲,如現在頗為流行的“派對”,多為某一圈子中人較為隨便的集吃、喝、玩、舞、閒聊為一體的聚會。這既是年輕人喜愛的一種社交方式,也為很多男女尋覓良緣提供了方便。

  此外,港澳迷信文化的傳入,也使社會上一些民間陋習死灰復燃。如算命、看相、看風水、婚喪擇吉等。許多人家中設有神龕,一些小店鋪長年供奉財神,逢年過節不少人家門前香煙繚繞。這種現象的產生,雖然有其内在根源和歷史淵源,但港澳文化的傳入顯然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4.4 語言文化的影響

  港澳是一個中西文化交融的社會,在語言風格上也是中英文混用。電影、電視等大眾媒體的傳播,對粤方言的變遷所產生的影響不容忽視。有學者認為這種變遷使廣州話變成不三不四、不土不洋的語言,不利於粤方言地方特色的保持。如果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語言作為文化交流的載體、内容和見證而出現的必然結果。這些源自香港的外來詞的傳入,有些是傳意的需要,表達新生事物,如T恤、D.J、的士、按揭等;有些使語言更加委婉,如以“殘疾人”、“傷殘人士”代替“殘廢”,以“非禮”代替“流氓活動”,顯然新詞比原詞更易為人接受,也更為客觀;有些補充了語言結構所無,如爹地、媽咪,源自英語中的daddy、mumny,本為兒語,極富親呢,而漢語中的“父親”、“母親”、“爸爸”、“媽媽”都是中性語詞,更多地體現兩代間的客觀事實,而非親情;有些外來詞不僅進入粤方言中立足紮根,而且成為構詞成分,創造新詞,如“巴”(大巴,小巴)、“的”(打的、的士、面的、板的、摩的),在全國範圍内廣為流傳。當然,還有一些詞的傳入,其實並無必要,因為粤方言、普通話中均有相應的形式,需要進行語言的净化。從其負面影響看,普通話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始終未能普及,與港澳的影響不無關係,這對於經濟文化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其次,“港式中文”在文字領域(報刊、廣告等)的濫用,對漢語規範也造成一定衝擊。

   4.5 思想文化的影響

  港澳思想文化的傳入對珠江三角洲的影響大致可分為幾個方面。一,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商品經濟觀念、競爭觀念、時效觀念、法治觀念以及信息、信譽、質量等觀念的影響。它推動了包括珠江三角洲在内的所有内地人的觀念的更新,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有積極意義。二,個人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影響。個人功利主義價值觀是港澳尤其是香港人意識形態的核心,它積極的一面表現為拼搏精神,消極的一面表現為極端的功利和實用。因此,它對珠江三角洲人的影響也是多方面和複雜的。首先,它激發了人們積極向上的奮發進取精神,鼓勵人們為實現自我的個性發展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和文化技術水平;其次,它也導致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盛行。為追求物慾刺激,不擇手段,對人們的個性發展是一種扭曲。社會上出現的諸如傍大款之類不正常現象,大都是受這種心態的驅使。還有近年來不斷滋生蔓延的賣淫嫖娼及敲詐勒索等醜惡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受港澳不健康思想的影響。

  4.6 “黄”、“賭”、“黑”、“毒”的影響

  珠江三角洲地區賣淫嫖娼現象的出現,除了受上述港澳思想文化的影響外,通過各種非正常途徑進入的黄色文化製品,以及港澳一些人在珠三角地區的不法行為,都起到了負面的引導作用;賭博的影響以澳門為主,以博彩業著稱的澳門葡京酒店等場所吸引了眾多廣東旅遊者前去“開眼界”,意志薄弱者便沉溺其中,甚至揮霍公款進行豪賭,珠三角一些娱樂場所還仿照港澳設賭檔,招攬遊客;80年代中期始,港澳一些黑社會分子便開始滲入廣東,發展組織及進行各種非法活動,危害社會治安,港澳一些電影、電視中的暴力情節及對黑社會的片面美化,也對青少年產生毒害;吸毒者在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數量增長很快,除了其自身因素以外,港澳黑社會在廣東的販毒活動的猖獗是重要原因。這些港澳文化的黑暗面,對珠江三角洲的社會治安及人們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危害,是當前亟需解決的一個現實問題。

  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變遷是内外部多種因素的綜合產物,但港澳文化在珠江三角洲的傳播,不能不說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它的影響是複雜的、多方面的。這就需要政府部門、社會團體等進行積極的、有目的的倡導性文化變遷:指導人們割捨並抛棄那些落後的文化習俗和錯误的思想觀念,發揮傳統文化中仍富於生命力和能與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成分,加強文化的交流和引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作者:司徒尚紀 原載《熱帶地理》21卷第1期,2001年3月,合作李燕)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