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圃正化爲一片片大林木
——《珠江文化的歷史定位》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08 20:07:35  


  以黃河文化涵蓋中原文化,以長江文化涵蓋楚文化、江南文化,以珠江文化涵蓋八桂文化、嶺南文化,這在學術界已成一大趨勢,且對中國文化之版圖産生重大影響,使之有了更清晰、更具邏輯性的劃分。所以,提出珠江文化論,對推進中國區域文化的研究,無疑是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也正是在這一基點上,我們編匯《珠江文化的歷史定位》這部書,既較全面地介紹珠江文化(含嶺南文化),又作爲一班多學科專家、學者、教授、作家十多年來探討珠江文化、幷爲其作出歷史定位的歷史記錄。

  如果說作爲多元一體的中國文化,基本上是呈以農耕文明爲代表的黃色——黃土地的色澤,黃河沖刷下的泥沙,自是黃土地來的,所以,黃河文明,也便是農耕文明。而在這一片黃色的邊緣,却分明有一塊迥异的藍色,如新月般鑲嵌在中國的東南邊。這是藍色,便是珠江流域。自古以來,海上絲綢之路在此發端,人們的拓殖意識、商品意識——這兩大意識,被視爲海洋文明的核心,比內地要萌發早得多,更發達得多。所以,自16世紀以來,這裏便迅速與世界先進文化接軌。太平天國、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無不從珠江起步、浩蕩北征,這才有了李鴻章驚呼的“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不再是武力南下,而是文化北伐了!

  正是迅速進步的中國,使珠江文化凸顯在文明的征程中,在近現代成爲了無可替代的積極的歷史推動力,譜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因此,推動珠江文化的研究,深挖珠江文化的內涵、彰顯珠江文化的歷史功績,是我們這幾代學者責無旁貸的重任。

  黃偉宗教授于上世紀于80年代末在《論珠江文化及其典型代表陳殘雲》一文中,提出珠江文化的概念和名稱以後,又于九十年代中期提出成立珠江文化研究會的省政府參事建議,幷由我出面,敬請德高望重的著名老作家陳殘雲擔任會長,殘雲同志欣然應允了。在申辦手續的時候,有關部門認爲殘雲同志年事已高,不適宜再任會長,幾經商討,大家一致推舉著名的文化學者、文藝理論家黃偉宗牽頭,負責籌備立會的工作。

  其時,正值我《深港澳三部曲》第一部、以香港回歸爲背景的《風中燈》問世,出版社趕在回歸前夕出版,上海研討會開過後,我們齊聚深圳寶安桃源,商量立會事宜。由于主要成員均爲省人民政府參事或館員,擬挂靠這一省直單位,省政府參事室副主任周義亦鼎力支持,但因故而未辦成。不久,獲廣東省社聯中國文學學會會長管林教授和秘書長陳其光教授支持,則作爲挂靠該會的一個學會進行工作。

  直到第二部、以澳門回歸爲背景的《十字門》問世之際,珠江文化研究會已經多年的努力,成果斐然,在省內外産生重大影響,于是,在新世紀之初,經批准,正式成爲了一級學會,幷挂靠在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黨組。

  最近,也正巧是我的深港澳三部曲最後一部,以深圳特區殺出一條“血路”爲題材的《鵬回首》也問世之際,《珠江文化叢書》編委會編輯出版《十家文譚》系列,總主編黃偉宗教授委托我主編其中《珠江文化的歷史定位》一書,幷要求我將《深港澳三部曲》作爲珠江文化研究會的一項創作成果而將三部曲的《後記》列入書中,我無可推托,也就只能從命了。

  我的《深港澳三部曲》先後問世的時間跨度達十多年,正好與珠江文化研究會從籌備到啓步的時間和歷程基本相同,而且,其主要活動我大都參加,所以,我受托主編這册書,是很感親切、十分熟悉、感慨良多的。這書是十多年來,各級領導及多學科的專家、學者、教授、作家和國內外媒體記者撰寫的有關珠江文化的文章結集,從中可以看到這十多年來,從論證封開爲嶺南文化古都,西江是南方最早的文明長廊開始,珠江文化研究會的同仁們,不下百回,深入到兩廣乃至雲貴、浙贛及港澳等地,爲推進珠江文化的研究,殫精竭力,鞠躬盡瘁,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他們對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驚動了世界,把海上絲路史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給“泛珠三角”戰略注進了文化的概念,使之便具歷史底氣,亦可觀照未來;無論是珠磯巷姓氏文化、南江文化的區域定位、禪宗文化、龍母文化……他們都提出了許多獨特的創見與卓有成效的建議。數十個跨境或全國性的學術會議,數十部歷史與理論專著及創作,爲珠江文化作出歷史定位,爲建設廣東文化大省,作出自己的貢獻。

  這一文集中的衆多著名學者,以黃偉宗爲代表,早年倡導珠江文化、幷且大力推動了珠江文化的研究,蓽路藍縷,以啓山林,今日,回顧起當日的開創,其艱辛程度、非筆墨可形諸,可喜的是,今日這一研究,已初具成效,苗圃正化爲一片片大林木,有待成參天大樹!前邊我所述及的,當是挂一漏萬。

  藍色,是希望,是自由,是無比開闊之境界。以珠江文化爲代表的中國藍色文明,如今已不再是彎彎一痕的新月,當要成爲滿月,輝映著我們的未來。

  是爲序。

  作者:朱崇山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