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珠江文化有利於從WTO獲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9 16:57:21  


  一、珠江文化容易從WTO獲益

  “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實施開放的開端,而中國加入WTO則是中國開放的新階段。在這個過程中,珠江文化無論在過去還是最近20年的大規模改革開放,都對中國整體的文明進步産生了重大的作用。

  中國作爲一個巨型經濟體,其經濟發展前景、市場潜力、人才儲備等廣爲世界各國所重視;而對中國來説,加入WTO至少有6個方面的好處:

  第一是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和與世界經濟的互接互補。第二是有利於打破妨礙市場經濟發展的國内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壟斷。第三是有利於借鑒WTO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經驗,加速建立和完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四是有利於中國在WTO組織的運作規則上發揮影響力,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第五是有利於更好地引進外資和拉動内需,增强中國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第六是有利於中國的資源治理、合理配置和提高綜合國力。

  這些問題,基本上都與如何進一步開放有關,珠江文化作爲一個開放性的文化,具有積極開放、不斷吸納外來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傳統,因此對這些外來文化的適應能力也就相對較强,相信通過加入WTO而獲得的效益也比較高。

  二、對WTO也不應盲目樂觀

  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從珠江文化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並非所有的外來文化都是有益的,開放的體系容易吸納也同樣容易受到衝擊,這個經驗同樣適用於中國加入WTO。

  對中國加入WTO來説,主要存在4個方面的的不利影響:

  首先是中國的經濟體制與WTO的基本原則存在許多差距。而除了經濟體制之外,也還有理念、文化、政治、傳統等方面的諸多差异性,加入WTO會給體制帶來震動和衝突。而體制上的差异性和適應性的調整,則需要較長的時間。

  二是受世界經濟波動影響的機會增加,使中國的宏觀調控難度增大。比如加入WTO之後會出現兩個增加:一個是中國産品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增加,另一個是固定資産投資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依賴性增加。

  三是中國的勞動力轉移將會出現重大調整,其中就業壓力會增大。比如在入世之後,外國農産品對中國市場衝擊比較大,大量的農業勞動力會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而目前中國農業部門就業人口的比重較高,占就業人口總量的60%以上。根據測算,入世之後到2010年,將近1000萬農業勞動力要轉移到其他部門,這必然産生嚴重的就業壓力。

  四是將會加大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預測在入世後到2005年,農民實際收入對照基準點將會下降2.1%左右,而居民實際收入將會增加4.6%。這種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如果持續擴大,會給社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三、强化中國經濟適應能力

  從宏觀的角度看,對前述不利因素,應該有6個方面的應對措施。當然每個産業都有自己進行適應和對接的措施。

  第一是發揮中國已有的優勢,努力克服不利影響,擴大加入WTO正面影響和作用,减低負面震動。

  第二是要進一步改革經濟管理體制,做到“兩個適應”:即適應加入WTO的國際運行機制的要求,適應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第三是要依法行政,依法來管理經濟,依法來調節社會經濟活動的正常進行。

  第四是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進一步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管理理念,不斷調整經濟行爲,以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和要求。

  第五是要立足本國國情,面向世界經濟,下决心切實調整好經濟結構、産業結構和産品結構,以滿足國際市場需求的波動與變化,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

  第六是以積極的態度加入WTO。在WTO組織中,發揮中國獨特的和應有的作用,參與修改和完善WTO遊戲規則;在發展世界經濟、促進人類文明的偉大進程中,充分發揮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大國的牽引力和促進力,不斷作出新的貢獻。

  珠江文化擁有持續開放和不斷適應的歷史特徵,就中國加入WTO後的適應來説,問題只是能够適應得多快、適應得多好的問題,而不是能否適應的問題。改革開放20年,可以説珠江文化地區一直走在開放的最前列,很多企業早已參與國際競争,珠江文化圈内的民衆也已經適應了競争的心態。所以對在珠江文化圈内生存的人民來説,只是有着如何更快、更好地適應、參與WTO競争的問題。

  (作者:周義  本文原載2002年9月號  香港《中國評論》月刊)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