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的看法與建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30 08:59:08  


  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人爲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以廣袤思維、開拓精神、合作迸發、理性共贏、共同發展,構想"泛珠三角"經濟區域,這是省委、省政府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的又一重大决策。如何構建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域。本文談點認識和看法。

  (一)

  “泛珠三角”位於我國的南部。面積200.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20.9%;人口44972萬人,占全國總人口34.8%。其省份是:廣東、福建、江西、湖南、廣西、海南、雲南、貴州、四川9個省(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别行政區(通常被稱爲‘9+2’)。

  2003年,“泛珠三角”的國内生産總值是38825.6億元,占全國GDP的33.3%。進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和地方財政收入均超過全國的三成。

  “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構想,是要共建一個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市場共拓的區域經濟體系。目前此區域,已進行了廣泛的項目合作:如農業綜合開發、農副土特産品深加工、能源開發、資源開發、市場建設、基建設施建設、旅遊業等領域。據不完全統計,1996年以來廣東與8省(區)簽訂經濟技術合同協議金額累計達6000多億元,合作項目逾10000個。其中,廣東1996年至2002年在江西、廣西、雲南已辦合作項目4418個,總投資額達256億元。同時,廣西、貴州、湖南、江西等地在向廣東勞務輸出中,人均勞務收入達3000元。廣東支付西電電費達149億元。

  (二)

  搆築和推動“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的形成和發展,是一項戰略性的决策和重大的發展格局。在區域内整體結構上要增强内聚性與開放性。其核心是要形成“泛珠三角”的經濟圈:要搆築一個現代化的交通網絡,建設一個信息公共平臺,設立一個聯動發展、協調有序的機制和網絡,建設若干個世界級的基地群、産業鏈和産業體系;打造一批跨國經營的世界級“航母”企業,營造一個世界級的經濟中心。

  一是構建世界級的都市區。整合和提高“大珠三角”城市群,使其成爲“泛珠三角”的中心和核心,起到發動機和推動器的作用。構建廣州、佛山、清遠市區、肇慶市區的廣佛大都市區;構建香港、深圳、惠州、東莞的港深大都市區;構建澳門、珠海、中山、江門的澳珠大都市區;以此三大都市區爲主體的世界級大經濟中心和大都市圈,以帶動“泛珠三角”的全面發展,從而輻射大華南、大西南、華中、華北南部以及輻射東南亞的國家與地區。

  二是構建綜合交通網絡。以“大珠三角”爲綜合交通樞紐中心,規劃建設“泛珠三角”高快速客運、貨運重載鐵路網絡、高快速公路網絡,以廣州、香港爲國際航空樞紐中心,建立“泛珠三角”國際航空網絡。發揮地緣和海域相通的優勢,建立航空、航運、鐵路、公路綜合立體的我國南部與東南亞國際綜合交通大通道。

  三是構建基礎設施網絡。九省(區)要加强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合作與協調,强化流域整治的銜接,提高基礎設施的利用率和規模效益。根據珠江水系和“泛珠三角”經濟圈自然地理一體化的特點,規劃建設“泛珠三角”的水利、能源、環保等基礎設施的平臺和網絡。如貴州、廣西有豐富的水能資源,紅水河水力發電梯級開發是我國三大水電建設基地之一。雲南可開發水能資源7116萬千瓦,居全國第二位。

  四是構建世界級製造業基地。整合“泛珠三角”的輕型製造業、加工工業和關聯産業,形成世界級的重化工業→關聯産業→輕型工業→加工工業的産業鏈和製造業大基地。並派生製造業研究開發基地群、高新技術産業基地群、基礎裝備工業群、重化工業基地群、輕工業基地群、加工工業基地群,實現從世界加工廠向有獨立完整製造業體系的世界級製造業大基地轉型。

  五是構建世界級現代服務基地。充分發揮香港、廣州作爲“泛珠三角”經濟圈現代服務業龍頭和中心的作用,以國際金融、物流、信息、諮詢、策劃的優勢和特色,構建國際物流與國内物流相融合,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一體化的“泛珠三角”5小時和8小時的物流圈和商貿圈。

  六是構建世界級的生態旅遊體系。充分利用“泛珠三角”沿海、沿江地帶特長和大華南、大西南生態旅遊資源豐富的優勢,整合雲南、貴州、海南、桂林-陽朔、張家界、三峽——峨眉山——九寨溝等生態旅遊基地,搞好跨省(區)旅遊綫路的共同開發,實現旅遊網絡資源和旅遊信息資源的共享,充分發揮香港、澳門、廣州的龍頭作用,構建“泛珠三角”生態旅遊體系。

  (三)

  “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域的建立,必須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堅持“平等互利、注重實效、共同發展”的原則,在經貿、科技、金融、農業等各個領域擴大和深化互利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内的合作要走上科學化、實效化、規範化的操作程序和運行軌道,要做到“五優化、兩提昇”。

  “五優化”是:

   1.優化經濟合作形式。在做好貿易合作的基礎上,向更加注重投資生産型合作轉變。改革開放以來,九省(區)貿易和投資聯動發展,廣東企業在内地開拓市場,8省(區)通過廣東的口岸,走向國際市場,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廣東許多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紛紛赴8省(區)投資,或以合資的方式轉移到這些地區,這樣,既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地區的資源,又可以拓展“泛珠三角”的市場,還可以幫助8省(區)的經濟發展。要實現向投資生産型合作的轉變,資金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廣東應加强與“泛珠三角”8省(區)的協調和合作,充分利用廣闊的市場、充足的勞力、豐富的資源,把資金、技術、人才積極地投身進去,雙邊和多邊共同努力,實現共贏,做到貿易型與生産型相結合,實現向投資生産型合作的轉變。

    2.優化科技合作。在一般合作的基礎上,加强科學技術合作和産業聯合。改革開放25年來,我省與8省(區)有良好的合作聯繫,目前,要加强科學技術力量的合作,充分發揮各自的科技優勢,整合科技力量,提高雙邊科技整體實力,通過科技成果轉讓,技術、專利入股,聯手進行科技攻關,增强産品的科技含量和競争力。加强産業聯合和經濟技術合作,减少區域内不必要的競争和重復性的開發。如在輕工業、加工技術、農業技術、食品加工、建築材料、彩電空調和基礎性項目的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這些都是在共同發展中十分需要的。

    3.優化區域産業結構。實施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將給九省(區)産業結構調整帶來新的機遇。要提高區域内經濟運作的相互依存度和結構性互補,爲整合優化産業結構,促進區域内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在區域合作中,可以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形成區域性合理、科學的産業分工與協作,形成各自的優勢産業。廣東轉移出來的傳統産業可對承接的當地産業進行改造;而廣東的産業也騰出了進一步昇級和優化的空間,因此,九省(區)經濟合作有利於促進我國産業結構調整和優化。

  4.優化金融領域的合作與協調。要發展形式多樣的融資和金融業服務,促進區域内金融業多層次、寬領域的密切合作,使金融合作在規模、範圍、手段、方法和深度上都有較大的發展。如銀行貸款、貿易融資、合資辦行、證券市場、金融機構直接投資等業務上做到相互攀援,密切配合,共同發展。區域内,要共同注重金融的協調,整合金融的資源,建立金融監管體系,在維護金融秩序方面進行建設性的合作。

  5.優化人力資源的合作。在經濟全球化和知識經濟到來的新時代,一個地區要取得優勢地位,依靠的主要不是物質資源,而是掌握先進技術的高素質的人才。所以,區域内雙邊或多邊都要加强人力資源的合作,爲今後的更大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以人力資源的合作,促進全面合作的戰略昇級,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兩提昇”是:

  1.提昇區域經濟的整體競争力,走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九省(區)經濟合作在互動發展,聯動拓寬,壯大整體規模,提高整體競争力,增强“泛珠三角”在國内、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影響力和輻射力。同時,整合資源,并合理科學地開發利用。如雲南的礦藏資源豐富、種類齊全,被稱爲“有色金屬王國”,還有“動物王國”、“植物王國”的美譽;廣西錳、銻、錫等10種礦藏的儲量居全國第一;貴州煤炭資源居全國第5位;四川脊椎動物種類占全國的40%以上,植物種類占全國30%以上,中藥材種類和産量均爲全國前茅。要用廣東資金、技術、人才的優勢,去開發區域内的豐富資源,合理布局經濟發展架構,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2.提昇政府間合作和宏觀調控的層面和力度,積累大協作、大發展的經驗。要建立合作協調機制,加强政府的宏觀調控與指導,盡量减少企業在開拓市場中的風險,調動企業積極性,擴大雙邊和多邊合作的範圍和層次,采取最佳的合作方法,積累大合作的經驗,共同推動“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

  (作者:周義  本文寫於2004年5月20日)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