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經濟的變化與今後發展的建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30 09:28:52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經歷了一個重要的發展階段,其主要特徵是:經濟高速增長,人民收入提高,消費和投資需求增加,市場容量迅速擴大,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企業發展的空間充分,因而各種類型的企業紛紛興起,出現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資本原始積累過程。現在,這種情况正在發生變化。由於廣東改革開放先行一步,這種情况的出現也早於全國。我們的各級政府和各類企業的領導,必須認真研究這種情况,調整我們的工作思路,如果還是按老思路辦事,就會陷於被動和失誤。
  一、經濟變化的主要方面
  (一)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改革開放後,人民收入開始增加,而社會供給由於計劃經濟長期造成的短缺經濟狀態一時未能改變,爲了滿足即時需求以及填補長期短缺的需要,購買力旺盛,供不應求,從而形成賣方市場。十多年來,除了由於宏觀調控防止經濟過熱,中間出現過幾次週期性的壓縮需求以外,這種格局一直没有改變。但是近年來,這種格局變了。由於生産發展的積累,長期短缺的填補,居民消費基本得到滿足,因而消費變得謹慎,選擇性增强 。加之生産增長和人民收入的增幅趨緩,投資和消費的需求相對减少。現在的情况是,一方面社會零售商品供應總額仍有較爲正常的增長,另一方面商品庫存積壓較多(約占國内生産總值的10%左右),社會商品總供求中極大部分供過於求或供求平衡,市場上出現“消費無熱點、投資無熱點”的現象。這種情况説明,我們經濟生活中的買方市場已經出現,這不是經濟週期波動中的短期現象,而將是一種長期支配我們經濟生活的格局,我們已經告别了短缺經濟的時代。
  (二)從高速增長向適度增長轉變。改革開放以來,由於政策推動和需求拉動,我省的經濟出現瞭高速增長的局面。需求拉動主要是賣方市場引起的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爲緩解瓶頸制約而引起的基礎設施和基礎産業投資的需求,爲實施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而引起的出口需求。這種情况持續了十幾年,現在也開始發生變化。近兩年,我省的國内生産總值增速有所回落,由於我省外延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目前經濟增長的適度區間應在10%—13%左右,這個水平是適度的。今後隨着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這個區間還會往下調整。我省經濟增長幅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買方市場形成;基礎設施制約基本緩解;出口也不是没有限制地增長的,從目前情况來看已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和效益問題。所以,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將是我省今後一個時期發展的基本格局和努力目標。亞洲一些新興國家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也不過是20年左右。
  (三)從資本原始積累到企業優勝劣汰轉變。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由於體制雙軌并存,國有企業改革,多種經濟成分發展,也出現了一個資本原始積累的過程。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資本原始積累和資本主義社會早期的資本原始積累不同。它雖然也有投機倒把、官商勾結、市場混亂、假冒僞劣種種不法現象,但主要是供應緊缺,市場容量迅速擴大,經營利潤率高,各類企業發展較快。有的通過民間集資起步迅速積累資本,有的依靠政府擔保銀行貸款搞負債經營而擴大規模,其中雖然也有破産倒閉的,但不少企業還是發展成長,成爲新的市場主體。這個過程雖然帶有雜亂和不規範的性質,而對於市場經濟的興起,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這個過程現在也已經結束了。由於賣方市場出現,市場容量飽和,加之市場秩序的整頓和市場行爲的規範化,企業之間爲了争奪市場份額必須通過激烈競争,因而企業之間的優勝劣汰機制形成,企業兩極分化,資本向大企業集中。從現在開始的這個過程,表明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進入了正常發展的形態。
  (四)銀行資金供求關係,從趨緊中緩解,但風險也增大。改革開放以來,由於金融體制和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滯後,“資金供給制”和“投資飢餓症”繼續存在,資金有效使用意識澹薄,加之國家撥款改貸款,企業又過度負債經營,因而造成一方面國有銀行信貸資金供不應求,十分緊缺,企業三角債占國内生産總值 20%左右。另一方面國有企業資産負債率過高,無力償還,有的甚至資不扺債,從而銀行不良資産增加,形成金融風險。同時,也正因爲信貸資金短缺,供不應求,引發銀行違規經營,社會非法集資造成金融秩序混亂,金融風險加深。但是今年以來,銀行資金供求的情况也開始發生了變化。這是由於幾年來中央銀行加强監管,商業銀行的風險意識增加,雖然目前銀行體制還没有根本性的改革,積累的金融風險也還没有根本化解,企業互相拖欠以及由於泡沫經濟破碎形成的資金沉澱也還没有解决,而銀行的貸款謹慎了,對那些負債高、效益差的企業不敢再給貸款,企業借錢也變得慎重,於是出現了銀行貸款放不出去的情况。銀行的存差增多,貸款規模控制失去了意義。這種現象雖然剛剛出現,却是一個信號,值得我們注意。
  綜上所述,是否可以説,在我們經濟生活中市場供求的自我伸縮機制和調節機制已在發揮作用,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已經在支配人們的經濟活動。當然,還不能由此説我們的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形成,更不能説已經成熟。但是市場經濟的功能和作用已經可以感覺得到,觸摸得到,這是我們近20年來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積累的效應,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已是確實無疑的了。它表明我省經濟發展中一個歷史階段的結束和一個新階段的開始。
  二、今後發展的幾點建議
  面對我省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况,我們必須因勢利導,同時使我們的各項工作適應新的情况。在這裏,我們對當前經濟發展中一些較爲突出的問題提出若干建議。
  (一)解决國有企業改革的難點問題。在深化國有企業的改革中,現在大家對産權制度改革似乎已經有了共識。但是,産權改革的關鍵是政府的職能轉變和政府機構的改革,這個問題已成爲當前國企改革中的焦點和難點。由於部門利益格局的制約,只有政府機構改革了,才談得上政府職能的轉變。而政府機構的改革,不僅僅爲了精兵簡政,重要的是爲了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應該按照市場經濟體制中政府應該做什麽不應該做什麽的原則來界定。過去機構改革失敗的原因,就在於没有遵照這個原則,舊的格局没有打破,結果越改人員越多。這裏還要提到的是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改革,政府行政管理職能和資産管理職能的分離,只有政資分離了,才能做到政企分離,做到國有資産的保值、增值;政府對各種類型的企業一視同仁,使它們在市場上公平競争。要建立一個企業圍遶市場轉,機制圍遶市場建的發展氛圍。
  (二)抓好産業結構的調整昇級。廣東今後的産業發展路向,我們認爲,要抓好三個方面的産業。一是高新技術産業,這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基礎,尤其應抓好高新技術産業區的建設和發展。二是抓緊發展支柱産業,先鞏固發展“三大傳統支柱産業”即紡織服裝業、食品飲料加工業、建築材料加工業;再突出力量抓好“三大新興支柱産業”,即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家電、電氣機械及專用設備製造業,石化及化學工業。三是加快發展第三産業,在第三産業中重點要抓好商貿、金融、保險、旅遊、信息、諮詢和房地産。在産業結構調整中,對各個地方産業的選擇,要遵重市場選擇的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政府可以組織專家進行研究和論证,但切忌長官意志。所謂産業政策,要十分慎重,只宜作方向性的引導,不可過多、過細、過於具體,以免誤導。企業優勝劣汰,兼並重組,向大企業大集團發展已成趨勢,政府應該政策上引導,法制化規範,但不要包辦代替,更不要用行政辦法拼凑,同時,要解决已辦的集團公司,“集而不團”的諸多問題。如認爲社會主義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等同於用行政辦法劃撥國有資産組合,這是一種經濟思維的誤區,是不可取的計劃經濟産物,並不會促使市場機制的形成、效益的提高和規模的擴大。韓國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出現大集團接二連三破産的事實,説明政府主導型經濟抗風險能力並不强,也不成功,這很值得我們深思。
  (三)金融要擺上經濟工作的重要問題抓緊抓好。金融仍然是我省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銀行借貸的積極作用要予以充分肯定,存在問題要認真加以解决。金融管理體制既要適應和服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總體要求,又要促進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要建立一個統一開放、有序競争、嚴格管理的金融市場體系。目前要重點解决一些金融機構帶病運行的問題。要盤活前幾年不良的經濟因素造成的沉澱資金,化解銀行的不良貸款。這次亞洲金融風波形成的深層次原因,我們應引以爲戒。要做好非國有金融機構的規範與發展工作;試辦中外合資金融機構;逐步開放金融中介市場。同時對股份公司的上市,要嚴格把好質量關,切忌弄虚作假,也不要把股票上市作爲企業“扶貧”、“解困”的手段。目前還要積極探索政策性銀行與商業性銀行的管理機制,建立一套靈活、有效、準確的金融監控體系,切實防範金融風險,保证國家經濟運行的安全。
  (四)要加快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隨着我省改革的深化,企業之間競争加劇,特别是國有企業實行戰略性調整,社會保障問題將會越來越突出起來。要建立一整套復蓋全社會、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養老、失業、疾病、人身意外傷害、生活救濟等等,有的由政府統籌解决,有的可以由企業和個人自己通過商業保險方式來解决,但是要由政府來宣傳、推動和管理。現在國務院對企業職工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已作了統一規定,由各級政府統一辦理,要抓緊落實並不斷完善。但是這也只能保障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因此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個人通過商業保險方式實行補充保險。目前我國的商業保險公司費率較高,同國外的差距較大,這不僅不利於它的普及,而且在我國保險市場日益開放的情况下無法和國外保險公司競争。因此要規範保險市場,同時促進保險公司提高經營效益,以降低費率,使它們在保障社會穩定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以上幾點建議,遠没有涉及當前存在的全部問題,但都是當務之急。總的來説,就是要充分認識我省經濟中正在成長的市場功能和市場機制,要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真正把我們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從傳統的計劃經濟轉變到市場經濟的軌道上來。我們相信,隨着情况的變化,矛盾的解决,我省定會出現經濟良性循環,穩定持續發展的新局面。
  
  (作者 周義 本文與他人合作,原載1998年3月28日《南方日報》、1998年第5期《廣東調研》、1998年第6期《學術研究》)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