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脉龍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08 19:49:15  


  是蠻荒之地,還是“天子南庫”?是化外之民,還是詩書人家?……徜徉在珠江三角洲星羅棋布的古鎮、名鎮,這些問題總是不斷地叩擊著你的心扉。

  我是從內地重返到珠江三角洲的,在內地,似乎撿起一片碎瓦、一截斷磚,就可以讀出很多的文化,是漢代,還是三國?是大唐,還是兩宋,尤其是不少古鎮的名字,都可以從諸多的經典著作中讀到,也包括《三國演義》之類的小說中。連檐上的“鐵馬”,都可以聽到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喧囂,遍拍欄杆,更可感受到志士仁人的興嘆;走在莽莽大山中的鵝卵石小道,一般伴隨有戰馬的蹄聲……那麽,在這個被視爲“夷蠻”的南方,我們能聽到什麽,看到什麽,感受到什麽呢?

  因爲嶺南“四大名園”,自然知道它們所在的古鎮,順德大良、東莞莞城,等等,由此,也知道今日之芳村,是宋代的商業重鎮大通,廣州的古八景中,就有“大通烟雨”一景,相傳大通寺中有一古井,不時昇騰起漫天雲霧,成爲白鵝潭畔一道奇景,可惜,古寺已廢,古井潜踪,烟雨也就不再了。

  當然,我還知道,道教名鎮西樵,少不了要多拜謁幾次,這該是漢代開始的;被視爲嶺南水鄉名鎮的杏壇,也有一條“碧梧村”,得名自漢代。南越國名相呂嘉,最後就是逃亡到順德這塊地方的,祗是那時還不叫順德。在東莞的茶山鎮,我們能見到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南社村古建築,不遠的石排鎮,也同樣有這樣保存不錯的古村落。著名的客家文化之鄉清溪鎮,被定名爲中國麒麟之鄉的樟木頭鎮……從遙遠的古代,歷經漢唐,來到明清、民國及今天,我們是可以在珠江三角洲的古鎮、名鎮上,讀出一部中國的歷史來——越王台與南越國、藥洲遺址與南漢王朝,水南村袁崇煥故裡與大明皇朝,虎門與林則徐銷烟,一直到珠海唐家灣衆多的近代史上黃鍾大呂式的人物,中山市翠亨村走出扭轉干坤的歷史巨人。噢,無論是政治史、軍事史,還是經濟史、科技史,以及文化乃至民俗史、建築史等等,珠江三角洲一般是如此厚重,如此出類拔萃,在一部大中華史上,同樣如一串串珍珠熠熠閃光,不可磨滅!

  太多的古鎮、名鎮,讓你目不暇接。

  而到了改革開放的今天,由於市場經濟那“看不見的手”,又一大批名鎮脫穎而出。例如順德的“兩家一花”,家電有容桂(原來的容奇、桂洲鎮)、傢具有龍江、樂從,花卉則有陳村。中山的古鎮(本名就叫古鎮,這裡不得不加以說明),則成了燈飾名鎮,入夜,上十裡如永開不敗的焰火禮花。虎門的服裝城,還有無數的電子城、飲料城、石材城、玩具城……正是携2000年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歷史底氣,這些本就是歷史上因作爲商業通衢而形成的名鎮,在今天的改革開放中又重新容光煥發,再度成爲中國經濟的明珠!

  這裡有太多的傳奇,同樣,也有太多的文化——怎會是化外之地呢?

  是日,在“新世紀農業園”揮毫,衆畫家、書法家們一一捧出他們的力作,我也不惜獻醜,題上了一副楹聯:

  一脉龍江多學子

  千年文史自風流

  這“新世紀農業園”位於順德西部的龍江古鎮,龍江的得名比順德還早,所以自古便有“兩龍不認順”一說,兩龍,講的是龍江與龍山兩鄉,現與裡海一道,合稱爲龍江鎮。這新世紀農業園,是廣州那位傳奇式的“布衣市長”所興辦,這位布衣市長退下來後,不曾經人大、政協過渡漸漸淡出,而是放弃了一切名份,精心打理一個現代農業的試驗園,照舊當他的農民。人說,官至廳級無所怕,還有政協和人大,不至於一退便惶惶不可終日。可他無官一身輕,縱然他原來的職務已在廳級之上了。當然,說布衣市長、農民什麽的,幷不等於就沒文化,廣東的粵劇,正是在他一手扶持、倡導下,由沉寂走向飛揚;而珠三角廣府民系尋根,又是在他的率領下,走到了千年古道珠璣巷……文化的積澱,即便在一位“布衣”、“農民”的身上,也如此厚重,光芒四射。難怪他總是這麽豪氣干雲,這麽豁達樂觀、笑口常開!

  同行的詩人楊光治,見我出了此對,便說,不妨借上四個字,再成一聯,旋即,吟道:

  二陳垂范

  一脉龍江

  語畢,龍江人立即歡呼:好對!好對!

  原來,在龍江,有“二陳”,作爲歷史名人、民族英雄,讓所有人引以爲驕傲。

  “二陳”,指陳邦彥、陳恭尹父子。陳邦彥,字會份,號岩野,龍江人好稱岩野先生,他在順德縣城北郊錦岩山下設帳講學,著名文史家屈大均就是他的門生之一。明末清初,民族危亡之際,起兵抗清,與南海陳子壯、東莞張家玉,被視爲“嶺南三忠”。幾經鏖戰,終兵敗被俘,堅貞不屈,慷慨就義,臨刑前高歌:

  天造兮多艱,臣也江之滸。

  書生漫談兵,時哉不我與。

  我後兮何之?我躬兮獨苦。

  崖山多忠魂,後先照千古。

  他的兒子陳恭尹,被稱之爲“嶺南三大詩家”之一。父弟殉節後,他繼續高舉義旗,直至兵敗潜入西樵山中,從此終其一生不仕清,留下衆多足以傳世的詩文,後人在《嶺南三家詩選》中稱他的詩“即豪邁雄奇,又蘊藉含蓄,鬱勃沉雄而不晦澀生硬,堪稱舉重若輕,舒卷自如。”不妨一讀他的《崖門謁三忠詞》:

  山木蕭蕭風又吹,兩江波浪至今悲。

  一聲望帝啼荒殿,十載愁人拜古詞。

  海水有門分上下,江山無地限華夷。

  停舟我亦艱難曰,畏向蒼苔讀舊碑。

  岳飛、文天祥、袁崇煥,一直到“二陳”,作爲民族英雄,是永遠彪炳于史册之上的。有“二陳”,龍江足矣,更何况它還有那麽多的歷史人物。大詩人、畫家、書法家、表演藝術家、企業家、發明家數不勝數,僅自後梁以來,一個鎮,就有80多人榮登歷朝的進士,明末的朱可貞還高中狀元。

  而龍江今日的經濟騰飛,更與它的歷史底氣分不開。還在宋、明年間,這裡便有“一船蠶絲去,一船白銀回”的盛况,到了清代,鼎盛一時的“十三行”中,更少不了龍江人的商行,如今遺留下的瓷器上還有“披雲堂”、“毅蘭堂”的字樣,去年在沙面舉辦的“十三行歷史展覽”,有關方面還專門來龍江借去了展品。龍江薜氏,更出了著名的工商業家薜廣森以及他的兒子,號稱“機器天王”的薜則民,在粵劇五大流派中“薜派”更名重一時,有著名的表演大師薜覺先……

  龍江,北邊的鎮界是北江的一部分順德河,南邊,則是西江了,西江經過這裡入新會,從厓門入海。在甘竹灘,你可以看到四縣的邊境,鶴山、高明、新會、南海。甘竹灘,是遐邇聞名的嶺南水鄉,不僅以灘聞名,而且以此處的漁業揚名,其之古老,可追溯到幾千年前。

  順德是以賽龍舟出名的,殊不知,順德龍舟出處却在龍江,俗稱“扒龍船”。早在屈大均的《廣東新語》中,專門辟出一節,就是講廣東龍船賽事的,其中共講了四處,一是龍江,二是東莞,三是番禺,四是瓊州,但後三處,都寥廖幾筆,獨寫龍江,筆墨醋暢,洋洋數百近千言,內中有“四月八日浴佛……是日江上陣龍舟,日出水龍,潮田始作”,到五月初五,“斗龍船,其水直不灣者爲龍船場……斗得全勝還埠,則廣招親朋燕飲,其埠年必豐人樂,貿易以饒雲。”我爲此專門寫過文章,正是這種“斗龍船”的精神,令龍江人無論是商貿上,還是文化上,都要搏個“年豐人樂”,日神與酒神相得益彰。

  走近龍江古鎮,我們可以曆數家珍,如甘竹灘、貞女橋、紫雲閣、文塔、漱玉泉、七星井等古迹,也有衆多的新建築,包括上10萬平方米的商業廣場、上十裡的傢具名店……

  走近龍江人,我們更感受到那種“賽龍奪錦”的意氣風發,還有“二陳”的浩然正氣——剛剛過世的著名作家黃秋耘,也同樣有著錚錚鐵骨,他是卓越的反法西斯戰士,東江縱隊在香港淪陷之際的秘密大營救中,有著他匆匆的身影,在極“左”橫行的歲月裡,他更以《銹損了靈魂的悲劇》一文,抨擊知識分子中的市儈主義、犬儒主義,更以《杜子美還家》“爲民請命”、“爲民代言”——在那樣一個非常時期,他的命運便可想而知了,可他寧可被貶被關,却從未低下高貴的頭顱,抗擊著整個二十世紀的風風雨雨。

  我一直在想,作爲龍江古鎮最寶貴的財富,包括二陳在內,當有多少歷史人物生活在過這片土地上。二陳紀念公園已在籌建當中了,那麽,當代如黃秋耘、薜覺先,不也應該有他們的紀念館及雕塑麽?不久前,江蘇已爲剛剛去世的女作家陸星兒立了塑像,而黃秋耘、薜覺先不更值得立像以紀念麽?

  是的,古鎮有太多的人文瑰寶,值得我們去發掘、去珍惜。龍江成爲國家的重點鎮,不獨因爲它經濟上的突出,也同樣因爲它在文化上曾有的輝煌。試想想,珠江三角洲上一個個古鎮、名鎮,都能這樣彰顯出來,那誰還敢視這爲“化外之地”呢?

  歷史的偏見當用歷史來糾正!

  當珠江三角洲衆多名鎮都這般彰顯出來,我們當擁有一部怎樣的歷史,去照亮今日的行程,從而再擁有一個怎樣的未來?!

  龍江,在“二陳垂范”之際,又當垂范于珠江三角洲什麽呢?

  (作者:譚元亨)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