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是西漢南海絲綢之路的出海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1 14:24:38  


  關于西漢武帝中期(前110—87年)我國南海“海上絲綢之路”的出海港問題,史家衆說紛紜,莫衷一是。就我所識,以說徐聞是出海港比較符合史實。所謂出海港,應界定爲離開國境之謂也。據此,我理解史家經常引用《漢書》卷28下《地理志》關于漢武帝組織的首次南海遠洋航行所記:“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國。……黃支之南,有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的這段史料,就是指徐聞是南海絲綢之路的出海港之一。
  
  一、徐聞是西漢的軍事港口
  
  首先要確定,西漢組織的南海航行的時間是在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而大家知,在平定南越以前的西漢初年,中央集權與地方割據兩股政治勢力是對峙的,且不斷地爭鬥。漢武帝接位後,曾于元鼎四年(前113年)派遣使臣來番禺與南越王趙興(第四代)談判,趙興和王太后擢氏表示“南粵內歸漢”。但丞相呂嘉反對歸漢,乃同其弟率兵殺死趙興、王太后和漢使臣,另立趙嬰齊庶子趙建德爲南越王,幷與東趙(今福建省境)聯盟發兵叛漢。在這種情况下,漢武帝于元鼎五年(前112年)秋天,調遣10萬樓船水師,從西、北兩路:一是伏波將軍路博德部由湟水(今連縣境)、一路是樓船將軍楊僕由橫浦(今大庚嶺)南下番禺,元鼎六年(前111年)“遂定南越地”。
  
  漢武帝平定南越之後,在嶺南設置“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漢書》卷6,《武帝紀》)。南海郡治所在番禺。“合浦郡,武帝元鼎六年開……縣五:徐聞、高凉、合浦、臨允、朱盧”(《漢書·地理志》)。合浦郡治所初在徐聞。漢時的徐聞縣轄境雷州半島大部分地區,即今之遂溪、雷州(舊稱海康縣)、徐聞三縣。而“徐聞縣城漢元鼎置海濱討網村”(歐陽保:《萬曆雷州府志》卷8,《建置·城池》),即今徐聞縣五裏鄉二橋村、仕尾村、南灣村地帶。此地是漢軍隊南渡海南島的軍事基地,亦是西漢出海貿易的出海港,所以當時在此地設置左右候官(守衛及治理障塞之官,相當于縣令,秩俸600石)。史稱:  
  
   “雷州徐聞縣,本漢舊縣。……漢置左右候官,在徐聞縣南七裏,積貨物于此,備其所求,以交易有利。故諺曰:欲拔貧,詣徐聞(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見嚴觀輯《元和郡縣補志》卷8)。
  
  此地根據1990年5月廣東省考古學者發掘出大片漢代遺址,有大量板瓦、筒瓦和戳印紋陶片。特別是發現了“萬歲”瓦當是典型漢代遺物。加之“自1962年始,本縣(指徐聞)先後發現漢墓290多座,統稱‘徐聞漢墓群’”。這些漢墓主要分布在縣東南、西南沿海地帶,華豐、海港、港頭、二橋、仕尾、南山、北潭、新地、把伍等村發現尤多。華豐村西南一塊約600平方米的地段內就有30多座,1973—1982年,曾兩次挖掘清理漢墓90多座,出土有文字的“萬歲”瓦當、繩紋板瓦、筒瓦、五銖錢、銅劍、石斧、水晶珠、銀飾、陶罐等一批文物(《湛江概覽》1991年6月出版)。可以斷言,此地在西漢時期,是相當發達的港口地區。具備西漢設候官駐和南渡海南島以及出海貿易的條件。正如《漢書·地理志》所記:“徐聞南入海,得大州東南西北方千里”。
  
  有鑒于上述徐聞縣治討網村周圍的良好條件,所以,自西漢“武帝以來”至“平帝元始中”(《漢書·地理志》)由皇帝任命黃門(屬少府)中官爲譯長組織“應募者”(包括官員、商民、船工、水手等),幷身負“欲耀威德”和“市明珠、壁琉璃、奇石、异物,齋黃金、雜繒而往”兩重任務的官方貿易使團,選擇軍事港口的徐聞縣城討網村出海遠航南海諸國訪問和貿易,就理所當然了。至于日南、合浦兩港口與徐聞一樣,同樣具有出海港的功能。因爲這兩個口岸,漢時同樣設有關卡的軍事港口,正如唐顔師古所說:“漢制,每塞要分別築爲城,置人鎮車,增之候城,此即障也”。《漢書》中所記的“日南障塞”,即此意也。
  
  二、徐聞是西漢大陸與南海交通之要衝
  
  首先,從自然地理的角度看,徐聞位于廣東雷州半島南端,縣西南的討網村,與正海面中800-1200米處頭墩、二墩、三墩海島相望。這裏是西漢中國沿印度支那半島東面南下,到達東南亞地區各個國家;或穿過馬六甲海峽到達西亞乃至非洲各國的最近港口之一。所以,當時“南海諸國,大抵在交州南,自漢武帝以來,皆朝貢必由交州之道”(《舊唐書·地理志》)。
  
  其次,西漢大陸與南海交通,從黃河中下游的關中平原及伊洛平原南下,大都由南襄盆地乘木船從漢水起航,經長江進入洞庭湖,然後入湘江,再由湘江支流瀟水轉入賀江入西江到番禺;或經湘江過靈渠轉入灕江入西江到番禺。到番禺後,由于西漢時航海技術欠發達,造船技術還落後,海外交通還不能從番禺直接出海,只能從番禺啓航後,航船在白天向西南方向依靠沿岸地物、夜間靠看天體星宿確定方向沿著海岸邊行駛,從而自然形成了番禺——徐聞——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的南海絲綢之路的航綫。因此,西漢時,南海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在番禺,而出海港(或曰出口港)“在偏西南的徐聞、合浦、日南等港口”(徐俊鳴:《廣州史話》第55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再次,從古代靠季風出海航行看,西漢時不可能在番禺港口等候季風出海,必須船西可行至徐聞等西北季風的到來。而船到徐聞後,一般也不可以馬上遇上季風出海,總要在這裏等候一段時間。在等候季風期間,航船可以在徐聞補給出海遠航所需要的大量淡水、食物,亦可以再補充貨物。俟西北季風一到,即可乘風出海南下航行。而離開徐聞、合浦、日南後,則算是離開中國國境。因此,成書于距西漢武帝100多年後的《漢書·地理志》所記“自日南障塞、徐聞、合浦船行可五月”爲出海港,未言及始發港番禺,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書,班彪、班固父子也記述番禺已是對外貿易相當繁榮的城市:
  
   粵地……外近海,多犀、象、碡瑁、珠璣、銀、銅、果、布之凑。中國往商賈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會也。
  
  既然番禺是貨物集散、“商賈多取富”的大都會,那麽,西漢南海絲綢之路始發港在番禺,出海港在徐聞就不矛盾了。因此,我非常同意華南師範大學地理學家曾昭璇教授研究多年的結論:“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實質上,仍是以番禺爲起點的”。而“當時出海港口是日南、合浦、徐聞”(曾昭璇:《廣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載《廣州與海上絲綢之路》第38頁,廣東省社會科學院1991年出版)
  
  (作者:黃啟臣 原載《嶺南文史》2000年第4期)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