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經濟合作需達成新的平衡
http://www.CRNTT.com   2018-05-09 06:42:19


這是2017年11月3日在中國上海的一家超市內拍攝的美國牛肉。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5月9日電/11年前,當“中美國”這一概念首次出現時,旨在概括一種新型世界經濟秩序——基於中國以出口為導向的增長和美國的過度消費。這使得美國與其未來最有可能的對手,結成了一種不太可能的經濟關系。如今,中美貿易談判代表上周在北京的會談未達成完全一致,這種聯姻最終會瓦解嗎?

  美國《華爾街日報》5月6日載文《特朗普與“中美國”危機》,文章說,“中美國”是在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那幾年出現的。中國將其大量的勞動力和儲蓄盈餘融入世界經濟當中,這降低了勞動力成本,同時,壓低了資本成本,因而推高了全球資本回報。

  對中國而言,其收益是巨大的。它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其國內生產總值(GDP)僅為美國的13%。到2016年,這一數字為60%;到2023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將達到88%。對美國來說,“中美國”意味著更廉價的消費品和較低的利率——這是導致21世紀頭十年中期房地產泡沫的最主要原因。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看上去像是“中美國”終結的開始。但是,十年後,它仍然存在著。“中美國”占全球GDP的約40%。美對華貿易逆差占美國貿易逆差總額的一半。盡管2015年出現巨大的資本外流,但中國仍有超過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其中大部分是美元。“中美國”遠不是什麼幻想,已成為一種似乎很穩定的共生關系。

  然而,當今的“中美國”與2007年時的“中美國”已全然不同。一方面,中國發生了改變。它在許多方面與美國越來越像,家庭消費越來越高,工資不斷上漲,擁有複雜的金融系統,包括影子銀行、資產負債表外實體和龐大的債務總額。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