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進博會到“雙十一”背後的經濟邏輯
http://www.CRNTT.com   2018-11-18 09:39:51


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同出席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外國領導人共同巡館。(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1月18日電/為期6天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於11月10日落下帷幕。根據主辦方發布的數據,本屆博覽會共吸引3600多家企業參展,超過40萬名境內外采購商到會洽談采購,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578.3億美元。其中,智能及高端裝備展區成交164.6億美元,食品及農產品展區成交126.8億美元,汽車展區成交119.9億美元,分列前三位。

  法國《歐洲時報》11月11日載文《從進博會到“雙十一” 兩場購買狂歡背後的經濟邏輯》,文章說,大數據彰顯了進博會的核心成果,也突出說明了一點:作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的舉措之一,這場首次以“進口”為主的博覽會,中國企業充當了“買買買”的角色。這無疑是本屆進博會最大的亮點。

  “中國購買”在世界經濟遭遇逆全球化抬頭、保護主義湧動、不確定性增強的當下,具有極強的宣示意義。以舉辦進博會為契機擴大進口,表達繼續擴大開放的態度,中國再次釋放出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發展自由貿易的一貫立場,是對美國等發起“貿易戰”做法的最好回擊,也是在尋求國與國之間貿易失衡的解決方案,體現了大國的責任與擔當。

  讓世界看到中國的開放,也讓中國企業和民衆感受到來自全球的精彩,這是首屆進博會傳遞出的第二個亮點,其背後的經濟邏輯同樣清晰。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經濟一直強調出口,後者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但隨著經濟轉型的推進,經濟周期的變化,尤其近年來對高質量發展的追求,鼓勵出口與增加進口被放到了同等重要的維度,擴大進口戰略及相關配套政策應運而生。對中國企業而言,渴望引進更多技術完成轉型升級;對中國民衆來講,消費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差異化。這些經濟發展的內在需要,刺激著中國從貿易大國向投資大國、從商品輸出向資本輸出轉變。

  進博會在凸顯中國市場吸引力和開放加速度的同時,也深刻體現著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變化。進博會是世界各國擴大對華出口的契機,更是各經濟體實現優勢互補的平台。公共產品屬性無疑是首屆進博會傳遞出的第三個亮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