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共享經濟要退場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8-12-02 08:40:41


武漢市集中停放的共享單車。(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2月2日電/從滿街共享單車到大量借助“共享經濟”搭建起來公司的倒閉,僅僅兩三年間,中國的共享經濟經歷了潮起潮落。

  美國《僑報》11月27日載文《共享經濟要退場了嗎?》,文章說,昔日的獨角獸企業,如今大都銷聲匿跡。連共享經濟的“標杆企業”摩拜也被美團收購,其難看的財務報表大幅拉低了美團股價。按照美團方面披露的數據,摩拜曾在26天時間裡,虧損4.07億元(人民幣,下同),平均每天淨虧損為1565萬元。“標杆”尚且如此,其它公司境況可想而知。共享企業凋零,這是否意味著在中國紅極一時的共享經濟該退場了?

  其實,共享經濟的潮起潮落,既書寫了中國互聯網經濟的繁榮篇章,也集中暴露了互聯網創業熱潮之下的“弱不經風”。

  首先,以資本為導向的創業模式造成了行業浮躁。在很多互聯網創業者看來,多獲得幾輪投資便等於創業成功。相對於如何將企業運營好,更多公司首要追求的是如何獲得更多用戶,如何獲得輿論資源,從而爭取更多的資本支持。用“資本續命”直到公司上市,這是大多數創業者的思路。正是這種思維造成了許多企業的“短命”。

  近日,有數據指出,中國創企的失敗率為80%左右,企業平均壽命不足3年。過分追求爭取資本,而忽略真正盈利模式的建立是本輪共享經濟難以為繼的重要原因。當風投過去,企業自身還沒有“造血功能”。

  對互聯網公司來說,用戶、流量意味著可期的未來,也是其獲得投資的重要指標。然而,并不是所有行業的用戶和流量都容易變現。與電商不同,共享經濟無法從用戶直接獲利。一邊是仍需探索的盈利模式,一邊是巨大的運營成本很高,這種錯位造成了共享經濟的退潮。

  而對於創業者,“撈一筆就走”是不少人的心態。只要企業打出名聲,即使最終以倒閉收場,對於個人來說,仍將收獲不少資源和財富。相對於“做買賣”,創業者們似乎更願意“買吆喝”。

  或許,腳踏實地的創業態度是中國互聯網公司下一步所需要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