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一位“農民”留給中國的遺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1 13:59:14  


3月20日,華西村村民和外地群衆在通往吳仁寶家的道路上排隊,等候去靈堂吊唁。江蘇華西村原黨委書記吳仁寶3月18日逝世以來,數萬群衆自發來到華西村吳仁寶家中的靈堂參加吊唁活動,對這位帶領農民共同富裕的傑出農村幹部表達哀悼和崇敬。
  中評社香港3月21日電/美國《僑報》3月20日載文《一位“農民”留給中國的遺產》,摘要如下:

  華西村“老當家”吳仁寶18日因病去世,華文媒體不吝篇幅加以報道。這位“中國最有名的農民”用半個多世紀時間所締造的“天下第一村”,海外華僑華人是再熟悉不過了,因為那是“共同富裕樣板”。

  上世紀60、70年代“學大寨”,成為產糧大村;改革開放前,“地下工廠”賺了第一桶金,為之後成為市場經濟先鋒鋪路;90年代末上市,跨入資本時代;21世紀初,確立冶金、紡織、旅遊三大支柱產業,及至201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逾580億元(人民幣,下同)。而在吳仁寶剛當家的1957年,華西村只有約1800元資產。

  不能否認,華西村崛起過程中因先發優勢而得到了政治資源、金融資源上的“照顧”,雖然其發展模式仍需留待歷史檢驗,但從大陸諸多“明星村”大起大落的對比中,華西村半個世紀來屹立不倒的農村先鋒地位,就需肯定吳仁寶個人之功。

  站在今天,吳仁寶經時間檢驗的樸素信念與實用哲學,值得當前中國新農村建設主導者與參與者借鑒。

  一是改革精神。吳仁寶一生堅信改革是大勢所趨,“只有做改革的實踐者、維護者,最終才是改革的受益者”,不論是冒風險偷偷搞工業、順應改革開放大潮、新世紀裡優化經濟結構搞創新,華西村一直都沒有停下開拓進取的腳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