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範雨素為何引發跨群體共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02 10:10:36


範雨素。圖片來源:中國青年報
  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大人物演傳奇,小人物講故事。近日,一位來自湖北農村的44歲育兒嫂寫了一篇7000字自傳——《我是範雨素》。沒想到,這個小人物的人生故事意外引發一場傳奇擴散,不僅輕鬆突破10萬+的閱讀量,還讓衆多主流媒體為之撰文品析。範雨素,這個名字一時變成現象級的符號。

  美國《僑報》4月26日載文《範雨素為何引發跨群體共鳴》,文章說,範雨素為什麼能火?有網民形容,這是“初中畢業的農民工自傳刷爆白領朋友圈”。從傳播過程看,此文的分享者中很多都是知識分子和中產階層;從傳播效果看,文章也確實引發了一種跨越社會群體的共鳴。而且,產生這種共鳴,靠的不是對苦難生活的憐憫,不是對文字造詣的欣賞,也不是對針砭時弊的禮贊,而是一種平靜描述時代巨變激蕩與個體命運顛簸的生活態度,是一種渴望在物質之外尋求生命價值的精神追求。

  大陸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是偉大的,借助改革的力量,數以億計的人過上了體面、富足的日子,可以說,對物質追求的不斷升級是推動大陸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然而,物欲的過度膨脹也帶來副產品,當財富漸成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准,當膽大冷漠成為公認的生存准則,當賺錢享樂等同於仰望的目標夢想,很多人又迷茫了,開始為“清華北大畢業生買不起北京學區房”而困惑,為“先掙一個億的小目標”而苦笑,為“要不要扶老人起來”而糾結……

  就在很多中產階層疲憊地積攢財富、不敢停歇、陷入焦慮的時候,物質不富裕的範雨素則用她的人生經歷定義了生活的豐富涵義。“活著就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她用口語化的文字大方展示了寫作閱讀和自己生命的關系。“我也習慣了靠苦力謀生了,而且我對勞動并不懼怕。”面對媒體,她也不期待借助一時走紅而改變命運。範雨素純粹的文學夢,無疑戳中了人們因執著於物質而情感麻木的心靈痛點,也讓人感受到精神的溫度。

  豐富的物質世界需要充盈的精神世界與之匹配,整個社會才不會失衡,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的走過來的經驗。如今,中國社會已處於這一發展節點,急需解決這種平衡問題。範雨素的故事給不了解決方案,卻也有啓發,冰冷的物質標准不能成為唯一的價值取向,精神世界需要心血的溫度。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