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要對“海歸歸海”過分解讀
http://www.CRNTT.com   2017-11-10 07:29:44


4月15日,第十五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該會有亞太人力資源開發與服務博覽、海外留學人才及項目交流推介、境外機構展區、高校畢業生春季雙選會、軟件人才項目投資交流會、國際教育展、“智聘百強”名企高端招聘會等,共有來自73個國家和地區的4500多家海內外專業組織、培訓機構、高等院校、人才中介和科技企業參與。圖為法國專家在展會上與業界人才交流。
  中評社香港11月10日電/近日,上海科技大學信息學院執行院長馬毅宣布,將於2018年初“加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這是繼中國學者柴繼傑、顔寧、許晨陽決定“出走”後,近期第四位學者再次宣布“歸海”。連續出現高造詣的中國學者赴海外高校就職,瞬間在中國輿論場掀起波浪。

  美國《僑報》11月8日載文《勿對“海歸歸海”過分解讀》,文章說,近十多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再到高校,中國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海外人才引進計劃,如中央層面有“青年千人計劃”、“千人計劃”等引智計劃,地方則有“海聚工程”、“孔雀計劃”等引才戰略。為增強對人才吸引力,中國在“引智招才”等方面可謂毫不吝嗇,對海歸人才的軟硬件需求盡量予以滿足,如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補助、充足的科研啓動基金、直接安排住房等。中國這棵大梧桐樹,多年來的確吸引了衆多鳳凰前來。

  不過,隨著近期四名學者先後宣布“歸海”,很多中國人再也淡定不起來。各種議論不一而足,有聲音認為這種另覓他枝是不愛國的表現,也有聲音認為這些學者“逃離”背後可能有“黑幕”,如在單位受到不公正待遇和排擠等。

  其實,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學者效力他國只是正常的人才流動,這些學者可能是想刷新履歷,也可能是想找個更契合自身發展的平台等其他原因,這跟企業員工跳槽或運動員轉換俱樂部并無兩樣,沒啥大驚小怪的,更不必上綱上綫,過分解讀。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