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災區救援需整合官民力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5 09:23:31  


4月21日,部隊官兵和志願者在坎坷的山路上將傷者送往急救點。當日,記者在蘆山縣寶盛鄉通往龍門鄉的山區公路上遇到了成都軍區的10名救援官兵和西南民族大學的2名志願者,由於道路在地震中受損嚴重,他們跑步接力將在餘震中受傷的一名傷員抬往10多公里外的鳳西村急救點接受治療。
  中評社香港4月25日電/美國《僑報》4月24日載文《災區救援需整合官民力量》,摘要如下:

  四川蘆山大地震的救援行動進入第五天,儘管已過了黃金救援72小時,一線的排查救助工作仍沒有停下,人們祈禱能有更多生命的奇跡發生。截至23日晚,地震遇難人數已升至193人,失蹤25人、傷者1.2萬餘人。與死神賽跑的這場攻堅戰雖離終點越來越近,但哪怕還有幾步就還有希望。

  短短5年間,中國經歷了三次強震的襲擊,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以及今次的蘆山地震。每一次震災中,悲傷的面孔催人淚下,撕裂的家園令人心碎,生命財產損失難以估量。但逝者安息,生者前行。在災難後“雄起”,在災難中成長,是生者對逝者最好的告慰和祭奠,也是一個民族反思自省品德、自我修復能力的體現。

  從本次地震的救援表現看,前兩次地震中積累的經驗已經開始顯現積極效果,以人為本的救災理念為生命贏得了時間:官方第一時間啟動一級救災響應,救援部隊一小時內奔赴災區,後續增援漸次展開;民間踴躍參與救助,為災區鼓與呼,延續了2008年汶川地震的志願者精神……這些收獲了海內外媒體的一致讚揚。

  然而,救援速度、救援熱情不等於救援效率,救援規模、救援能力不意味著救援有效性。根據近兩日媒體從前線發回來的報道,救援資源分配不均是問題之一。

  比如,重慶市某越野救援隊奔赴重災區、震中蘆山縣的龍門鄉與太平鎮時卻撲了個空,當地救援工作接近尾聲;當多數目光都集中在蘆山縣時,毗鄰的天全縣幾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上,還有不少希望救援能關注某個地區的呼救。一些參與過汶川救援的志願者,此次也撰文呼籲“寂靜無聲的地方,災情也許更嚴重”、“不要忽視震中之外的地方”。

  一邊是救災盲點,一邊是重複救災,在十萬火急的時刻,都是對生命的浪費和貽誤。再聯繫過多民間力量湧向災區導致道路擁堵的問題,共同暴露了中國災後救援機制依然不夠完善,災情信息缺乏有效整合,民間、官方救援力量還不能很好協調對接,導致了信息混沌下的救援無序。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