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平衡增長凸顯改革初見成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19 07:01:36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陸續公布的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數據,讓擔憂中國經濟增長失速的人群暫時吃下一顆“定心丸”。

  法國《歐洲時報》7月18日載文《中國平衡增長凸顯改革初見成效》,文章說,在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創下6個季度新低之後,關於中國經濟增長失速甚至崩潰的論調就多了起來,並迅速成為海內外關注的一大熱點。對於重要經濟數據的變化,中國的決策者們自然不會不作為。為了穩定增長,中國政府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為小型微型企業減稅、提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允許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適當降低准備金率等等。這些措施因為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並明確限定了範圍,被輿論冠之以“微刺激”之名。

  二季度經濟數據公布之後——經濟增速達7.5%,比一季度提高了0.1個百分點——中國經濟被認為回暖明顯,多數輿論自然將功績記在“微刺激”的頭上。這當然沒錯,甚至由於政策效果的顯現存在滯後性,“微刺激”措施的利好未來還會持續釋放,這無疑有助於下半年中國經濟繼續保持平穩。

  然而,轉型期中國經濟的“奇妙”恰恰在於,在化解一部人擔憂的同時,又會引來另一部分人的擔憂。雖然新的經濟數據已經證明“微刺激”初見成效,但仍有不少輿論擔心,旨在穩定經濟增長速度的“微刺激”可能會延緩同樣重要的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

  這種擔憂並非毫無道理,因為中國經濟本身就面臨複雜的內外部環境,過往也時常出現保增長與調結構矛盾難以化解的現象。既然如此,這一次又該如何看待同一經濟數據下的不同擔憂呢?

  也許,上半年中國經濟中的另外幾組數據能夠給出答案:從經濟結構看,消費成為拉動經濟的關鍵力量,上半年最終消費對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4.4%,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從產業結構看,上半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為46.6%,高於第二產業0.6個百分點。無論是消費拉動,還是第三產業占比,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