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阿裡巴巴引領中國私企走向世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9-28 08:46:28


9月19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前掛著阿裡巴巴上市的條幅。
  中評社香港9月28日電/人們會看到更多中國企業登上世界舞台。最有抱負的公司不再滿足於只在中國經營,或作為久負盛名的美國、歐洲和日本品牌的製造承包商。

  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24日載文《阿裡巴巴時刻——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阿裡巴巴是個先鋒》,文章說,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會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籌集資金(正如阿裡巴巴的首次公開募股),收購外國企業並開展國外製造和銷售業務。

  人們會忍不住把這種擴張視為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下一個階段:中國政府為增強中國在海外的影響和市場支配力而精心安排的行動。這種說法充其量是一種簡單化,從最壞處來說,就是個錯誤。更合適的解釋是,中國的私營企業是出於自身原因希望成為全球參與者的。

  國家資本主義往往被視為中國通過國有企業控制經濟的能力,國有企業能得到銀行優惠貸款和政府補貼。事實上,中國領導人有時就試圖實現這一點。然而,現實更加灰暗:這方面的努力常常失敗,而私營企業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這正是彼得森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拉迪在他的新書《市場高於毛澤東:中國私營企業的崛起》中所指出的。

  拉迪寫道,1978年鄧小平啓動中國的經濟改革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兩次根本轉型。第一次是定價權從政府機構轉移到市場。20世紀70年代末,幾乎沒有什麼商品的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到2003年,超過95%的零售和食品價格由私人買賣方來確定。拉迪指出,一些商品和服務的價格——如汽油、電、水、火車票、郵政服務和電信——仍由政府控制,但這些例外“在其他市場經濟中也是常見的”。

  拉迪說,第二次重大轉型是生產逐步從國有企業向私營企業轉移。這也有利於提高效率和增長速度,因為私營企業有更大的動力來追求利潤最大化,其途徑是保持低成本,並供應滿足市場需求的產品。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