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的銀行業莫再自毀信譽了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28 09:36:25


  中評社香港1月28日電/在老百姓的觀念裡,把錢存在銀行是最保險的方式,然而大陸一系列此起彼伏的銀行存款蒸發事件,卻令這一“常識”站不住腳了。

  美國《僑報》1月27日載文《中國的銀行業莫再自毀信譽了》,文章說,2014年以來,浙江、河南、湖南、四川等地銀行都發生了存款丟失案件,國有大行、城市小商行均“中槍”,受害者除了個人儲戶,還有瀘州老窖、東風汽車這樣的上市公司。至於消失的金額,多是數百萬、數千萬乃至數億元(人民幣,下同)這樣的超大數目。

  存款到底哪裡去了?是什麼樣的“大盜”截走了儲戶的錢?

  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大致有兩種,一是銀行“內鬼”內外勾結,通過違法違規操作非法挪用存款進行牟利;二是由於銀行系統缺陷、信息洩露導致存款被盜取。其中,多數案件為第一種,這令公眾對銀行的管理制度、內部風險控制機制提出了強烈的質疑。

  比如,今年1月審理的武漢金融“窩案”中,某證券公司客戶經理勾結拉存款的中間人以及6家銀行的職員,通過私刻印章、偽造假單據挪用了東風汽車等公司、機構的存款6.3億多元;杭州42名儲戶丟失9505萬元存款一案中,銀行職員以偽造的銀行高額貼息保證書騙取儲戶信任,打開轉賬界面要求儲戶多次輸入密碼,將存款轉入其同夥賬戶分贓。

  儲戶將一筆大數目的錢存入銀行後,除非是企業年終對賬或者是因為變故急用,一般不會頻繁查核、提取,這種存取的時間差客觀上為銀行“內鬼”挪走錢再投資提供了便利條件,等到儲戶發現時往往已經挪用多時、不易追回了,這也就為追繳增加了難度。

  那麼,誰該對這些消失的存款負責?這些儲戶的合法財產能否盡快追繳回來?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