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向李光耀學到了什麼?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5 07:39:26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
  中評社香港3月25日電/新加坡“國父”、華人政治家李光耀近日辭世,華語世界在回憶其一生作為、評判其功過是非的同時,也注意挖掘這位強人政治家與中國的情緣,以及中國師從新加坡的往事,並由此反思“新加坡模式”之於當下中國的意義。

  美國《僑報》3月24日載文《中國向李光耀學到了什麼?》,文章說,提及李光耀,中國人的感情首先是複雜的。他曾是西方反華反共的馬前卒,後來卻又和中國走近,成為西方了解中國的“中國通”,但終其一生對中國近而不親;他曾在新加坡全面推行英語、“去漢化”,晚年自己卻開始勤學中文;他看好中國的發展,卻又憂心於“中國威脅”,是拉美制華的支持者。

  儘管如此,在絕大多數中國人的內心,對李光耀及其創造的“新加坡模式”懷著一份特殊的尊敬,因為正是在他的治下,新加坡從一個貧窮的第三世界國家發展成為發達的第一世界國家,創造了一個國家治理的奇跡,並在中國改革開放邁向現代化的進程中起了榜樣和示範的作用,留下一段段佳話。

  1978年鄧小平訪問新加坡,被新加坡的繁榮與秩序所吸引,而如何處理好改革與穩定的關係,這正是開啟國門的中國所急需的,新加坡作為一個現代化典範進入中國政治家視野。90年代南巡之後,鄧小平公開高調地提出中國要學習新加坡,包括經濟發展經驗和社會治理經驗。

  以新加坡工業區為樣板的蘇州工業園,正是在那之後(1994年)創建起來的,參照的是新加坡的硬件標準,移植的是新加坡的管理和治理經驗。通過這種合作模式,新加坡獲得了市場,中國吸引到了投資。經過20多年的發展,李光耀雖然認為蘇州工業園仍有缺陷,但也不吝用“青出於藍”來肯定蘇州工業園的成功,這更是一次小國向外輸出發展模式的成功。

  除了在經濟發展方面給予建議、進行合作,鄧小平及其後續幾任領導人也對新加坡的治國經驗也很感興趣。精英治國,政府清廉高效,公務員隊伍專業,法治嚴明,保障民眾基本福利,注重威權治理也重視傾聽民意……一時間,各個級別的中國代表團紛紛赴新加坡取經,當地大學還專門開設了“市長班”、“幹部班”,介紹新加坡經驗。只是在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的階段,那些取回去的治理經驗尚難以真正在中國各地生發。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