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如何在6年內變為英雄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11-30 10:38:15


中國的工廠煙囪不再冒煙(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11月30日電/2009年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最終沒能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協議,中國被妖魔化成破壞氣候談判的國家。6年後,世界最大碳排放國已經成為國際對話中難以置信的主導者。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計劃受到稱贊——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幫助窮國應對全球變暖。

  香港《南華早報》11月27日載文《氣候變化:中國如何僅在6年內就在抗擊全球變暖方面從零變為英雄》,文章說,由經濟轉型和來自民衆的治污壓力帶來的這些改變,已經跨出了發展中經濟體和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分歧。作為發展中國家,2020年前中國不用受1997年《京都議定書》的碳排放限制,該協議只對發達國家有強制性。因此,2009年中國不僅拒絕減少碳排放,而且反對峰會協議中規定具體的碳排放目標。中國外交部當時表示,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堅決支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并為發展中國家捍衛發展權。這幾年中國一直將發展權放在首位。2011年德班氣候峰會時,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拒絕了發達國家提出的更多責任要求。

  不過,從那時起,中國的語氣開始變化。他們仍舊提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但呼籲全球各國在巴黎峰會上對氣候變化提出有創新性的解釋。作為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的解振華上周表示,(期待中的)巴黎協議應該區別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責任,但各國都需要創新。

  在習近平宣布2030年碳排放達到峰值前,中國的目標只涉及碳強度——每單位GDP增長的碳排放量。綠色和平組織東亞分部高級氣候政策分析師李碩表示,“中國(在氣候變化上)對融資和透明度的態度早就開始變化了。他們不再堅持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立的心態。中國已盡可能在氣候問題上讓步。”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