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國發展新潛力:縮小地區差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2-04 20:43:16


  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增長減速、貨幣貶值、股市暴跌——中國近期的困難似乎表明世界主要增長引擎正在失去動力。對一些人來說,這一切很像上世紀90年代初的日本:一段繁榮期之後出現長期低迷,背景是不利的人口結構趨勢。然而,不是所有的金融動蕩都會引起經濟增長的永久下挫。也不是所有經濟體都和中國經濟相像。

  英國《金融時報》2月4日載文《中國發展新潛力:縮小地區差異》,文章說,中國被習慣性地視為一個單一經濟體。事實上,中國更像是一個帝國。政治上,中國是一個尤為單一的帝國:近92%的人口都是漢族人。然而,經濟上,中國的30多個省、市和自治區存在巨大的差異。

  在人口數量達到中國總人口1%及以上的所有地區中,最貧窮的貴州的人均收入僅為最富裕的天津的25%。相比之下,歐元區的這個數字為約35%、英國為42%、日本為46%、美國為57%。這種不同尋常的巨大差異——至少和發達世界的單一貨幣區相比是這樣——或許正是中國較長期經濟發展的關鍵。

  這種差異的存在有多種原因。最明顯的原因是,沿海地區能够更容易地和世界其他地方貿易,而內陸省份就沒有這樣得天獨厚的優勢了。然而,在政策層面,有兩個因素較為突出。

  首先,經濟特區的建立讓一些地區很早就和世界其他地區連接起來:在經濟上,開放很重要。

  第二,即使農村貧困人口為城市地區提供了農民工,但“戶口”(戶籍登記)制度阻止了經濟發展的成果迅速從城市富裕人口滲透到農村貧困人口。農村戶籍的勞動者無法享受城市人口有資格享受的社會保障、醫療和教育福利,還遭受普遍的薪資歧視。

  那些熟悉德國主要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實施的“客籍勞工”(Gastarbeiter)計劃的人,對此不會感到驚訝。面臨嚴重的勞動力市場短缺,德國曾從土耳其、摩洛哥、突尼斯、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臘等地邀請勞動者。其中以土耳其勞工占多:上世紀70年代初,有超過100萬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國。然而他們大多只能找到薪酬最低和非技術性的工作:因此,如果這些勞工返回土耳其,土耳其經濟無法得到什麼好處。從土耳其的視角看,在整個“客籍勞工”計劃期間,德國和土耳其的生活水平一直大得讓人痛苦。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