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吳胡之辯,意義更在“鷹鴿”之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19 12:27:39


胡錫近和吳建民(右)
  中評社香港4月19日電/最近中國網絡輿論有一場“口水戰”頗吸引眼球。起因是原中國駐法國大使、外交學院前院長吳建民重回外交學院發表演講,就“准確認識世界的重要性”、“當今世界的大變化”、“當前中國外交戰略”三方面問題進行了闡述。吳大使在演講過程中提到了《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指《環球時報》經常發表一些“很極端的”文章,并稱胡“搞不清楚狀況”。

  美國《僑報》4月16日載文《吳胡之辯,意義更在“鷹鴿”之外》,文章說,吳建民的上述發言,本是演講中很小的一部分,一帶而過。只因吳建民是中國外交界的活躍人物,時常發表言論,也常被輿論非議,加上他此次又提到了另外一位有爭議的媒體人物胡錫進,便被自媒體將此放大於標題之中廣為網傳,迅速成為熱點。

  過了幾日,胡錫進本人看不下去了,在微博上發文回應吳建民,其中比較火藥味的地方是稱吳建民是“舊外交官的思維方式”、稱吳建民是外交圈子裡典型的“鴿派”,但他對國內媒體上的“民族主義”很“鷹”,有種高高在上的嚴厲。

  這一來輿論更熱鬧了,紛紛評說吳胡之辯,其中中國外交界與軍界的“軟硬之爭”也被拿出來說事兒,吳建民也被指責為“軟骨頭”的代表。

  其實,如此評說一位中國資深的老外交家未免有失公允。毫無疑問外交是一門學問,是國際交往的藝術,否則就不會需要有一所外交學院了。吳建民作為在中國外交界打拼了幾十年的專業人士,又曾是中國最高外交學府的掌門人,其外交觀點應該是專業思考的結晶,理應受到尊重。

  事實上,民間輿論所提及的“軟”與“硬”多是指軍事層面。網絡輿論上有一種情緒,只要遇到中外紛爭就擼胳膊挽袖子:“打”。此類言論也在像《環球時報》這樣的官方媒體中有市場,常得到喝彩,因為很強硬很解氣。不同意“打”之說的,便被視為“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