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習特會”朝前趕,美中關系只爭朝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0 05:41:19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18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同美國國務卿蒂勒森握手(路透社)
  中評社香港3月20日電/特朗普成為白宮主人不久,美中關系就傳來重磅消息。據美國新媒體Axios 13日透露,特朗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將在有著“冬季白宮”之稱的佛羅裡達州馬阿拉歌莊園舉行會晤。CNN則引述美國官員的話稱,國務卿蒂勒森近日東亞三國行將對兩國元首會晤進行敲定。如果以上消息屬實,特朗普與習近平將實現首次會晤。

  法國《歐洲時報》3月16日載文《“習特會”朝前趕,美中關系只爭朝夕》,文章說,國家領導人能够代表一國意志,所以他們之間會晤通常具有非凡意義,尤其大國領導人之間零距離對話,對雙邊、地區乃至全球都有著重要影響。拿二戰來說,正是羅斯福與丘吉爾在美國重巡洋艦“奧古斯塔”號舉行的會晤,讓兩國在反法西斯上結成了政治盟友,也拉開了美國參與二戰的序幕。同樣,美中英蘇領導人參與的“開羅會議”(中國僅參加這一次)、“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則協調了各國反法西戰略,加速了二戰的結束,并對戰後秩序做出了安排。

  美中作為兩個全球性大國,也很重視兩國元首會晤。美中明白,有問題不可怕,避而不談,卻容易產生誤判。將問題擺上台面,既能亮明底牌、表明立場,又能推著問題往前走,進而找到合理出口。20世紀90年代後,兩國領導人會晤的頻次就逐漸增多,從最初的每年一次,提升到了目前每年三次之多。重要的是,兩國領導人通過會晤也達成了衆多共識,推動了兩國關系升級。

  倘若“習特會”4月能够成行,這將意味著兩國元首首次會晤將創下一個新紀錄。回顧美中關系史,克林頓與江澤民首次會晤是1993年11月,這離克林頓入主白宮已整整10個月;江澤民與小布什2001年10月舉行了首次會晤,但後者9個月前就已正式就職。雖然奧巴馬在就職3個月後就與胡錦濤舉行了首次會晤,但那次會晤是兩國元首在G20框架下舉行的雙邊會晤。縱然奧巴馬第二任期將美中元首首次會晤安排到了安娜伯格莊園,更側重雙邊性,但整體來看,習特會在時間安排上依舊更勝一籌。

  一般認為,首次習特會將在7月的德國G20峰會登場。 為何習特首次會面如此急迫? 其實這是現實壓力下的結果。重中之重的問題當屬朝核問題。在克林頓與平壤的接觸戰略、小布什軟硬兼施戰略(前期武力恫嚇,後期六方會談)都落寞退場後,奧巴馬祭出了對朝“戰略忍耐”。所謂“戰略忍耐”,就是除非朝鮮就放棄核武器率先展現誠意,否則華盛頓拒絕與平壤對話,并對其維系高強度威力威懾。不過,縱觀“戰略忍耐”這個時期,恰是朝鮮核武器從粗糙到先進,從弱到強的飛躍階段。特朗普在競選階段以及勝選後,也曾多番談及朝核問題,更指責奧巴馬對朝戰略貽誤戰機,但特朗普也未必真有錦囊妙計。對朝動武,不是美國的優先選項,如果可以,克林頓、小布什、奧巴馬都有機會。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那就更會顧及動武是把雙刃劍,會把美國人民重新暴露在危險之中。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