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詩意的栖居”不僅對範雨素很重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4-27 15:48:20


  中評社北京4月27日電/“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讀的書,命運把我裝訂得極為拙劣”……人們很難想象,如此深沉有力的文字,竟然出自一名漂在北京的育兒嫂。年輕時因為看了瓊瑤的小說,她倔強地把名字從範菊人改為範雨素。從戶籍上來說,她的身份就是一個農民,但從展現的精神世界來看,她詩意地栖居在世間。

  範雨素突然成為“網紅”,只因為一篇在朋友圈刷屏的文章《我是範雨素》。被編輯加工過的標題簡短而直接,既像是自我介紹,又像是自我強調。文章以一種略帶主動的姿態,強勢地闖進了網絡時代的個人視野,如落石驚湖,激發了人們的各種感慨。首先被觸動的可能是以文字為業的人們,因為不少人都在感慨:範雨素寫的東西比專業人士還要真實、好看。

  範雨素的故事是否被裁剪過,似乎已不重要,人們關注的是作為符號的範雨素。她成了多重社會矛盾的交織點:農村凋敝、農民進城、城鄉差距……這些矛盾與她的執著追求,形成了強大的張力。為養活兩個女兒和自己,她靠做保姆為生,但這樣的“小人物”卻非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欲望”。這種複雜而強烈的對比,給人們帶來了猶如穿越般的身份交叉感和閱讀體驗。

  過去十多年是中國城鎮化速度最快的時期,城鎮人口比例從2000年的30%多增加到2016年的57%左右。通過考學、就業、創業、打工進城的人們,也或多或少有過範雨素類似的遭遇——農村回不去,融入城市的成本極其高昂。而許多進不了城的人,也被城鎮化裹挾著成為範雨素一樣的“城市漂流者”。因此,網絡上人們追捧範雨素,本質上不同於追捧餘秀華之類,也不僅是有感於範雨素筆下真實的“打工文學”。這或許是城鎮化過程中的一種群體觀感。

  中國人常說:詩言志,歌咏懷。但文學藝術的作用,顯然還要更強大。歌德做了更準確的概括:要想逃避這個世界,沒有比藝術更可靠的路徑;要想同世界結合,也沒有比藝術更可靠的路徑。範雨素就是這樣的證據:在自述和採訪中,她多次提到租住的幾平米的小屋和工作中受到的歧視。她表現出了一種抗爭的姿態——她通過文學藝術創作,反抗曲折艱辛的命運,在文學的世界裡獲取安全感和尊嚴。

  人們顯然希望範雨素的故事可以承載許多東西。比如,從她身上可以看到:精神自由不獨是勞心之人、飽食之士追求的活法,勞力之輩、生活艱辛的普通人也在追求這樣的狀態。現實往往充斥著各種苟且,人們通過點贊範雨素構築內心的避風港,或者把追捧範雨素作為一種宣洩,因為每個人都渴望詩意地栖居。所謂詩意地栖居,從海德格爾的話語裡拆解出來,大概就是:體面地工作和生活,還可以有點時間發呆(思考)。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