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環保衝擊實體經濟”!嚇唬誰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21 16:06:03


  中評社北京9月21日電/今天(9月21日)有媒體報道說,9月18日晚間,德國汽車零部件企業舍弗勒投資(中國)有限公司發布的一封緊急求助函稱,今年9月11日,該公司原材料供應商上海界龍金屬拉絲有限公司突然書面通知舍弗勒,稱由於環保方面原因,上海浦東新區川沙鎮政府自9月10日起對該廠採取了“斷電停產、拆除相關生產設備”等措施。

  舍弗勒的緊急求助函之所以引發多方關注,是因為按照舍弗勒所說,由上海界龍金屬拉絲有限公司供貨的滾針如果斷供,將導致49家汽車整車廠的200多個車型從9月19日起開始陸續全面停產,“理論上這將造成中國汽車產量300多萬輛的減產,相當於三千億人民幣的產值損失,局勢十萬火急”。這封緊急求助函出現在網絡上,“甚至出現了一些‘環保衝擊實體經濟’的聲音”。

  “環保衝擊實體經濟”說,是污染企業抵制環保的一個托詞,也是那些對污染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政府有責部門的搪塞語。環保與實體經濟之間,當然有聯繫,當然不完全是正比例關係,也當然會在一定地理及氣候條件下影響乃至限制特定類型的實體經濟的選址、設項和發展。但是,這只是問題的一面。問題的另一面是,實體經濟究竟能否在環保的約束下發展,究竟能否與環保約束形成共存共生的關係。

  從當今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現實看,實體經濟完全可以在環保的約束下發展,也完全可以與環保約束形成共存共生的關係。問題在於,這種宏觀層面的關係,在一些地方一進入微觀層面,就成了毫無意義的空氣振動。許多地方在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將環保硬約束變成了投資軟環境的一部分,利用公眾損益於環保的利益難以量化計數的特點,將公眾利益、社會利益讓與投資者,從而既破壞了自然環境,也破壞了社會公平。

  許多從事實體經濟的企業,並非由於技術條件限制而“非污染不能生產”,而是在環保約束下的生產會加大成本、減少利潤。但是,這其中的問題卻正在於,企業壓縮環保成本所增加的利潤,會順理成章且合法地揣進投資者的腰包;而其壓縮的環保成本所產生的污染後果,則肯定不會由投資者“獨享”,而無可避免地為公眾所“共享”。

  許多投資者,在投資預算之時,根本就沒有將環保約束考慮在投資成本和生產成本中,似乎污染就是實體經濟發展不可避免的應然後果。而各地在環保約束方面非依法律的鬆緊不一,不僅給了投資者節約環保成本的可乘之機,更給了環保約束鬆弛的地方以更加鬆弛的動力,從而將環保約束緊的“良幣”排除在投資者考慮的範圍之外。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