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場館開放,好事辦好
http://www.CRNTT.com   2018-05-05 21:03:18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大型體育場館不只是為“高大上”的賽事服務,也在向群衆打開大門,歡迎健身的人群。近日,中央財政下達2018年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資金9.3億元,統籌用於大型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展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項目所需支出。也就是說,那些大型體育場館,群衆健身不但可以“登堂入室”,還可以不掏錢或者少掏錢。

  這項體育領域察民需、惠民生的舉措,對於推進群衆體育“六個身邊”工程建設,對於打通全民健身與競技體育之間的壁壘,有著鮮明的現實價值。 

  實際上,這項工作自2014年就已展開,但今年有了不同內涵。以往補助資金的安排,主要以場館的座位數為依據,座位多則補助多。今年則“改頭換面”,轉向考量體育場館開展群衆日常健身和參加體育活動等績效。這種轉變,一方面打破了以往并不科學的固化模式,另一方面,對於推動大型體育場館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時更接地氣,而不是端架子、擺樣子,無疑有著積極的引領作用。“好事還要辦好”,讓專項補助資金為群衆參與健身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這種轉變值得點贊。

  活動場地短缺,是全民健身開展過程中的瓶頸之一。對群衆來說,大型體育場館如果“高不可攀”,無疑會加劇這種短缺。因此,盤活現有場館存量,是解決當下問題的有效途徑。公共體育場館本就姓“公”,如何充分發揮面向群衆的使用價值,值得深入探討,前提則是轉變觀念。

  世界範圍內,大型體育場館的運營都是難題,由此還衍生出一個名詞“白象效應”,意即那些為大賽修建的場館在賽後利用時陷入難題,成為大而無當的“白象”。以往也曾有過體育場館改為大賣場、家具城的無奈之舉。讓體育場館既姓“公”、也姓“體”,回歸到服務體育事業發展的根本目標上來,這種觀念的轉變看似理所應當,但在實際運行中則并非一帆風順,尤其需要場館在公共屬性與市場運作之間把握好尺度。此次專項補助資金的發放標准換了張“考卷”,其中推動場館運營觀念轉變的用心所在,當有積極回應。(來源:《人民日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