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
http://www.CRNTT.com   2019-02-28 10:07:52


  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近年來,數字經濟在移動支付、網絡購物、共享經濟等領域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需要在加強信息技術創新、提升數字化水平、完善法律法規體系、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方面下更大功夫。

  人民日報發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人文社科資深教授馬費成文章表示,當今時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廣泛應用,數字化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領域各方面,形成全新的數字經濟。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新的驅動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共同推動全球數字化發展,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這為我們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動數字化持續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在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和智慧社會等戰略舉措推動下,中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8.02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7.7%。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5.69億,其中手機支付用戶規模為5.66億。數字經濟在移動支付、網絡購物、共享經濟等領域迅猛發展,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應在此基礎上抓住重點、持續用力。

  文章提出,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需要加強信息技術創新。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興起,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抓住這一戰略機遇,必須加大信息技術研發力度,持續釋放數字紅利,加快推動產業升級。當前,中國數字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在核心技術上仍存在明顯短板。實踐證明,不掌握核心技術就會受制於人。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激烈的國際競爭,必須拿出更多勇氣和智慧,制定立足實際、面向未來的發展戰略,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補齊技術短板,努力實現重點突破。

  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需要不斷提升數字化水平。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速度快、勢頭好,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問題。例如,工農業領域的數字化應用和創新仍顯不足,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數字化水平較低。數字經濟發展需要以信息基礎設施為支撐。中國幅員遼闊,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具有規模大、難度高等特點。要堅持統籌兼顧,注重彌合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之間的數字鴻溝。當前,應加快數字技術在工農業領域的應用,在充分發揮市場作用的同時,出台相關配套政策,引導數字技術在智能製造、智慧農業等領域持續發力,讓信息技術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需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體系。技術革命不僅會帶來經濟社會變革,還會對法律法規的調整和完善提出新要求。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有力促進了數字經濟發展,但也帶來一系列倫理和法律層面的問題與隱患,如個人信息保護、數據權屬、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已經凸顯的問題以及自動駕駛、智能機器人研發等領域可能出現的倫理和法律問題。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及時調整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需要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這是由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的開放性、共享性特征決定的。現在,信息技術的跨國交流與合作越發頻繁,但網絡空間也面臨諸多風險,如網絡恐怖主義、網絡犯罪等,需要國際社會攜手合作、共同治理。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迫切需要建立規範各方行為的國際規則。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強同相關國家的交流合作,積極倡導拋棄零和博弈的舊思維,加強交流與溝通,共同應對數字空間風險,共享數字經濟紅利。這對於建立健全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規則體系、推動構建可持續的數字世界、增進信息時代人類共同福祉具有重要意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