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韓貿易戰為何走向失控
http://www.CRNTT.com   2019-07-13 08:47:55


  中評社北京7月13日電/從本質上說,日韓的這場貿易戰本來就不是單純的貿易爭端。

  在日本對韓國半導體關鍵材料突然實施出口管制措施的第10天,韓國終於擺出了長期“抗戰”的姿態。

  7月10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召集了包括三星、LG、現代汽車、SK、樂天在內的30家韓國大型企業總裁在青瓦台開會。會上作出了建立“官民應急機制”、制定長短期對策等決定。

  日韓爆發的這場對峙,與其他經濟體之間的貿易摩擦不同。它不是逆全球化浪潮推動的結果,不是多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較量,而是歷史恩怨使然。但就可能形成的衝擊波而言,不僅日韓關係會進一步疏遠,全球供應鏈和東北亞地緣政治格局也可能因之生變。

  爭議不只關係到戰爭賠償

  眾所周知,日韓之間一直因歷史問題存在著不安定因素。但在過去,因為有《日韓請求權協定》,除了個別時候,至少在政府間關係上,兩國大致能夠保持穩定。

  所謂“日韓請求權”,其實就是日本對韓國作出的戰爭賠償。20世紀50年代開始,美國為了構建以日韓為基地的東亞冷戰格局,一直在日韓之間斡旋,希望兩國關係正常化,但由於日韓舊仇太深,談了十幾年也沒有進展。

  一直到1965年,經過13年的談判,日韓兩國終於達成協議:日本通過向韓國提供無償、有償的經濟合作資金解決財產請求權問題。這個協議與其他相關協議一起,成為日韓建立正常外交關係的基礎。

  2005年,韓國公開過當年韓日會談記錄等外交文件。其中包括在第六輪會談時,韓方為1032684名二戰期間被日本征用的勞工,向日方提出總計3.64億美元的補償款。雙方最終商定,日本提供3億美元無償援助、2億美元有償援助,以及3億美元商業貸款,“一次性解決”受害者索賠問題。而韓方則放棄“索賠權”,接受“經濟合作”。

  基於這次談判的成果,此後日本一直認為有關二戰韓國前勞工索賠權的問題已經解決。但2012年,韓國最高法院首次裁定“個人索賠權並未消失”,因為《日韓請求權協定》沒有涉及對二戰被日本征用的勞工進行精神損失賠償的問題。

  而由勞工賠償問題,又延伸出了韓國慰安婦的精神賠償問題。這兩個問題,成為近年來困擾日韓關係的主要難題,甚至比竹島主權爭議更加牽動人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