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時:為什麼台灣沒有李光耀的洞見?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3-25 10:17:33


  中評社台北3月25日電/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以91歲高齡離開人世,全球輿論頃刻掀起評價李光耀的熱潮。對這位曾於20世紀後半葉叱吒風雲的亞洲領袖,要給予其恰當的歷史定位與蓋棺論定,其實並不容易,原因就在於李光耀留下的歷史與政治遺產實在太多,也太龐雜,他的事功不僅及於新加坡,對東南亞諸國,乃至對海峽兩岸,都具有難以磨滅的影響。而台灣的論者當然最在意的還是他在兩岸關係史上的角色。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做為著名的亞洲領袖,李光耀的領導故事之所以會成為傳奇,在於他每每能從逆境中締造奇蹟。1965年新加坡突然被逐出馬來西亞聯邦,當時擔任總理的李光耀才42歲,那時節的新加坡人口僅200萬,種族與政治衝突激烈,社會動盪不安,GDP才500多美元,馬來語系國家環伺下,新加坡能否存活實在大成問題。25年後李光耀卸任總理時,新加坡已躍升為國民所得突破1萬美元的亞洲經濟巨人,競爭力長期超越亞洲四小龍。新加坡的成功模式,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全球的經濟、管理、乃至領導學的研究者持續關注的主題,幾乎所有關注的核心全是李光耀的領導角色。

  當然,更大的傳奇是在兩岸關係史上,李光耀曖昧而神祕的角色,華裔的背景,讓他有更多的空間介入兩岸事務。上世紀的1980年代,李光耀曾多次公開或私下訪問台灣與大陸,與仍處於敵對狀態的兩岸領導人同時維持友好關係,諸多論者認為,那時節的李光耀其實扮演了兩岸橋梁甚至“密使”的角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促成1993年4月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這場會談在後續兩岸關係發展中的重要性難以估計。改任“內閣”資政後,李光耀依舊關心兩岸事務,並維持與兩岸領導人的互動關係。

  2000年5月陳水扁就任“中華民國總統”,李光耀隨後在9月便來到台灣,了解其在兩岸關係上的理念。2011年5月李光耀卸下資政一職之前,低調來台訪問並拜會馬英九,還在談話中稱讚馬英九“不統、不獨、不武”政策,也讚賞兩岸擱置爭議、加強經貿合作、強化雙邊關係的和平發展方針。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