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新聞報道可以“快”,但不容有“假”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7-25 11:11:30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為進一步打擊和防範網絡虛假新聞,國家網信辦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管理制止虛假新聞的通知》,要求各網站始終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新聞報道真實、全面、客觀、公正,嚴禁盲目追求時效,未經核實將社交工具等網絡平台上的內容直接作為新聞報道刊發。

  真實、公正、準確、客觀,這是新聞報道的基本原則,也是全社會對於新聞行業最基本的要求與期待。然而,近年來,無論是傳統紙質媒體,還是新興網絡媒體,虛假新聞的現象都時有發生。今年以來,國家網信辦持續加大網絡虛假新聞整治力度,針對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數起網絡虛假新聞,已責令有關地方網信辦加大執法力度,如此高壓態勢很有必要。

  新聞媒體的一個重要作用,就在於為社會提供真實客觀的信息,增加社會的信息透明度。然而,虛假新聞的出現,不僅損害了新聞行業的公信力,也在客觀上起到了誤導的作用,可以說影響極大,危害嚴重。特別是在當前的全媒體時代,各種信息泥沙俱下,作為有著公信力和新聞操作專業訓練的媒體,就更應該以客觀真實的報道來捍衛民眾的知情權,增加社會信息的質量。

  客觀而言,當前一些虛假新聞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部分媒體從業者的專業素養不足造成的。特別是一些新媒體的從業者,缺乏嚴格的新聞專業技能的訓練,對新聞原則的把握不足,也未真正認識到真實客觀是新聞報道的生命,導致在具體的新聞操作上,缺少足夠嚴肅和專業的判斷,讓虛假新聞出現的幾率大為增加。

  另一方面,虛假新聞的出現,則與當前的媒體傳播生態有關。在新聞傳播時效以分妙計的當下,各種介質的媒體在新聞時效性上的競爭,進入前所未有的激烈狀態。這一背景下,為搶得先發,一些媒體在明知新聞來源存疑,報道信息模糊的情況下,仍舊不惜為新聞的時效而犧牲新聞的真實性,最終導致虛假新聞難以避免。最典型的就是,未經核實將社交工具等網絡平台上的內容直接作為新聞報道刊發,顯然違背了新聞操作的基本的倫理。

  不管是哪種原因,虛假新聞的出現,媒體都有不可推卸的把關與核實責任,都必須抱以高度的重視,追查責任,及時補漏。對於因為專業素養不足而造成虛假新聞的,則要有針對性的加強新聞業務上的專業培訓,提升新聞報道隊伍的整體專業能力,防止出現“低級錯誤”;而對於“明知故犯”者,則要反思自身的新聞倫理,並從法律的角度加以懲戒。特別是對那種未經核實將社交工具等網絡平台上的內容直接作為新聞報道刊發的現象,必須加大打擊力度。

  新聞報道可以“快”,但不容有“假”。在特別比拼新聞時效性的今天,更有必要強調把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放在首位。必須認識到,網絡社交平台上的信息與專業新聞報道有著天然的區隔,兩者不能混為一談。傳統媒體也好,新媒體也罷,都要借國家網信辦整治網絡虛假新聞信息的契機,進一步規範新聞操作,將虛假新聞出現的幾率壓倒最低,如此才能真正當好社會的瞭望者。

  (來源:光明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