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好新聞永遠在基層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2-18 14:40:46


  中評社北京2月18日電/迎寒風、冒冷雨,探訪“摩騎大軍”的返鄉故事;翻山嶺、鑽隧道,感受鐵路巡線工人的酸甜苦辣;走山鄉、串農家,傾聽困難群眾的新年期盼……雞年新春,一批又一批新聞工作者飽含真情,不以山海為遠,在風雨兼程中書寫感人故事,於沉沉暮靄下記錄萬家燈火。忙碌的身影背後,留下了大量佳作,感染了無數受眾。

  越是活力迸發的時代,越呼喚反映時代精神的新聞作品。身處複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怎樣把握中國社會最真實的脈動?面對日漸白熱化的媒體競爭,怎樣增強新聞報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更生動地描摹時代、為主流敘事的光譜增色,成為每一位編輯記者無法回避的課題。在2月17日召開的2017年新聞戰線“新春走基層”活動座談會上,與會者分享事跡、激蕩觀點,在互動交流中深深體會到,越貼近越生動,越深入越精彩,基層一線永遠是新聞的源頭活水。

  “涉淺水者見蝦,其頗深者察魚鱉,其尤深者觀蛟龍。”範長江歷時10個月、行程6000餘裡,用雙腳丈量了中國的西北角;穆青“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層裡”,通過夜以繼日的采寫樹立起縣委書記的好榜樣。回溯新聞史,老一輩新聞工作者篤信腳板底下出文章,以俯下身子、沉在基層為人生常態,在實踐中寫就不朽詩篇。儘管科技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但新聞工作樸素的價值理念依然沒有發生改變。好新聞永遠是跑出來的。不坐在同一條板凳上交交心,不站在田間地頭找感覺,就很難打撈出獨到的素材,更遑論創作出深刻的作品。

  今天,我們已經進入一個互聯互通、無遠弗屆的互聯網時代。當新聞傳播所面臨的環境和條件隨之改變,當網絡工具為新聞採訪提供極大便利,有些記者卻蝸居在辦公室當起了白領,安於“編消息”“攢稿子”。另一方面,面對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大勢,有的人錯誤認為創意比採訪重要,形式創新比內容創造重要。事實上,再便捷的傳播手段、再精彩的文案策劃,也無法生產來自一線的見聞,也難以取代蹲點調研的價值。

  一位老報人曾感慨,“離基層越近,離真理越近”。再平凡的個體,也有獨特的呼吸;再微渺的細節,也能折射時代的印記。作為社會這艘航船的眺望者,新聞工作者肩負著特殊的職責使命。對每一位投身新聞事業、懷抱職業理想的人而言,要想收獲觀察與思考的碩果,不僅需要高超的眼力、腦力,更需練就非凡的腳力,行走在生活的大地上。不斷深入基層一線,讓一段段文字、一幅幅圖片、一個個鏡頭寄托真情實感,新聞才能打動心靈,新聞工作者才能在治國理政中發揮作用,在輿論場中贏得尊重。

  “要轉作風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習近平總書記一年前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的殷切囑托,猶在耳際。“新春走基層”活動到今年已經連續開展7年。從更長的歷史時段看,它只是新聞戰線轉作風、改文風的一個新起點。跳出狹小的辦公桌,踏進廣闊的生活原野,廣大新聞工作者打開的是一座座新聞富礦,贏得的則是更出彩的職業生涯。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