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綜述:“世界水日”看各國治污高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3-22 16:28:15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電/22日是第25個“世界水日”。隨著人口膨脹以及工農業生產規模的迅速擴大,人們對水的需求日益增加,世界各國都注重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

  歷史上,美、英、德、法等國家在工業化發展過程中都經歷過河道黑臭、水體污染的治理改善過程。那麼,這些國家都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呢?

  美國:法律全程監管

  1940年至1970年間,美國基本沒有環境治理,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被多種污染物嚴重污染。直到美國國會1972年通過《清潔水法》,1976年通過針對有毒化學物質的《資源保護與恢復法》,以及開始實施國家污染物排放削減許可證制度、廢溶劑排放申報制度加之違反規定帶來的巨額罰款等,美國河流、湖泊的水質以及工業區附近地下水污染的局面才逐漸得到改善。

  美國水資源研究人員表示,應該建立更加科學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水質標準,加強水質監測網點。一個理想的水質監測網不僅能夠對水體污染及時預警和反應,更重要的是它能追根溯源,確定排污企業及個人的責任。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水污染問題專家弗蘭克·施瓦茨說,美國治理水污染的法律之所以能結束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是因為政府“敲打”違法的企業和城市,強大的執行力使企業要麼解決問題,要麼付出巨額罰款,要麼管理人員被送入監獄。

  德國:統籌管理加創新

  在德國,二戰後工業迅速恢復,同時也帶來空氣和水污染等問題。萊茵河一度臭氣熏天,人們曾開玩笑說把底片放在河水中就能直接洗出照片。埃姆舍爾河是萊茵河的支流,該流域煤炭開採量大,出現河流改道、堵塞甚至河水倒流的情況。19世紀下半葉起,魯爾工業區的大量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使其成為歐洲最臟的河流之一。

  為了治理水污染問題,德國進行雨水污水分流改造、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並採取“綠色堤岸”等措施治理修復河道。埃姆舍爾河治理工程預算為45億歐元,目前已實施了部分工程,預計還需幾十年時間才能完工。目前,流經多特蒙德市的區域已恢復自然狀態。

  德國還注重創新,採用生物監測等新方法檢測河流水質,發現問題及時應對。例如將實驗室培養的河虱放在盒子中,投入萊茵河,一旦出現河水污染事故,河虱的反應讓與盒子相連的監測系統發出警報,工作人員隨身攜帶的接收器就會收到報警信號。

  英法:綜合治理大河污染

  法國塞納河在20世紀60年代初污染嚴重,導致河流生態系統崩潰。法國採取的治理措施包括:截污治理,搬遷廢水直排的工廠,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完善城市下水道;削減農業污染;河道蓄水補水等。法國還不斷修改完善法律制度,嚴格執法,並多渠道籌集資金用於河道管理。

  經過綜合治理,塞納河水生態狀況大幅改善,生物種類顯著增加,但是沉積物污染與上游農業污染問題依然存在,說明城市水體整治僅針對河道本身是不夠的,需進行全流域綜合治理。

  英國則是在1858年倫敦發生泰晤士河“大惡臭”事件後,開始注重治理河流污染。英國政府通過立法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規定企業廢水必須達標排放,未經許可不得排污,並修建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

  1955年起,英國逐步實施流域水資源水環境綜合管理,加大新技術的研究與利用,並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向排污者收取排污費。經過治理,泰晤士河水質逐步改善,20世紀70年代重新出現魚類並逐年增加,目前完全恢復到了工業化前的狀態。

 (來源:新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