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車讓人”多了,值得點贊
http://www.CRNTT.com   2017-10-11 15:03:05


  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一言為定

  各地推行的“車讓人”主要依靠外在壓力形成,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貶低它的意義。

  十一長假,發現城市推行“車讓人”,蠻有成效。我好幾次看見沒有紅綠燈的人行道上,幾個正在過馬路的行人看見有車來,習慣性停止腳步,想讓車輛先過,但車還是穩穩停在斑馬線前,司機主動揮手示意行人先走。禮讓之習,蔚然成風。

  近年來,多個城市推行車讓人,頗有成效。比如北京從今年6月15日開始,交管部門針對機動車搶行斑馬線等違法行為集中整頓,按照規定,對違法車輛罰款200元、扣3分,也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和很多朋友聊起這個話題,大家都覺得主要是因為交警處罰嚴厲不含糊,加上街頭大多數地方都有監控攝像頭,對司機很有威懾力。

  朋友強調這點,意思是說,對於大多數司機,“車讓人”主要是懾於外在壓力,遠沒有形成道德自覺。很多朋友還說到地鐵站裡,你會看到,人稍一多,地鐵站裡就會亂成一鍋粥,“先下後上”這樣最基本的規則都拋到腦後。

  我非常理解朋友上述提醒。道德建設的確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急功近利的拔高宣傳都會留下許多笑柄。不過,一個社會道德風尚的形成,是人內心信念的培養與外界力量的監督制約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而道德作為一種社會規範,是為了讓人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因此,社會的道德建設,還應該運用更多的智慧化解難題。

  我以前工作的一所高校,中午時候,往返新老校區間的通勤車十分擁擠,每次發車前,學校安排人專門上車,責令學生必須給教師讓座,時有衝突發生。很多人斥責學生不懂尊師之道,但是,坐學校班車是付費買票的,師生同價,理應同權,新老校區相距十多公里,一路站著,誰都不會輕鬆。強迫學生給老師讓座,學生不情願,老師坐在被強制讓出的座位上,其實也挺尷尬。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