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張燕生:全球經濟尚未到樂觀的時候
http://www.CRNTT.com   2017-10-13 15:05:29


  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3.6%和3.7%,此前預期增長3.5%和3.6%。IMF同時也上調了包括中國在內的主要經濟體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報告》預計,今年全球75%的經濟體經濟增速都將加快。自2007年次貸危機和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開始的這一輪全球經濟周期有可能在2017年迎來拐點。

  IMF、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期對世界經濟的預測都比較樂觀。他們信心的基礎首先來自於中國及新興經濟體經濟的穩健增長為全球經濟提供的動力。IMF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2017年、2018年經濟增長率將分別達到4.6%、4.9%。危機以來,中國經濟一直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最重要貢獻。如2009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50%,而中國所占全球GDP的比重只有10%。到2016年,中國所占全球GDP的比重為15%,而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按照匯率計算是31%,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則更高。

  其次是在過去10年美國和歐盟的經濟結構調整開始展現成效。IMF將美國2017年GDP增速預期上調至2.2%;2018年預期上調至2.3%;歐元區2017年GDP增速預期上調至2.1%;2018年預期上調至1.9%。但另一方面,世界經濟的不樂觀因素一點也不少,經濟企穩向好的態勢仍存在隱患,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仍有25%左右的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態勢不容樂觀。

  第二,2017年全球經濟企穩向好的狀態仍然處在長期均衡水平以下,要恢復到水平以上可能仍需四到五年。在這種情況下,各國經濟仍存在產能過剩和失業壓力,這些壓力仍將可能引發或加劇內部經濟社會不穩定性和外部貿易保護主義。

  第三,全球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比較薄弱。當前新工業革命與全球勞動生產率減速並存的局面,主因是全球全要素生產率增長減速,2008年至2016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全要素生產率平均呈現下降甚至負增長態勢,降低了全球長期增長潛力。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