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富權:柯文哲上海之行獲得“加分”
http://www.CRNTT.com   2019-07-06 09:15:19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澳門新華澳報6日發表富權的文章說,台北市長柯文哲雖然只是地方官員,但國台辦主任劉結一昨日會見他時,給予“元首級”的待遇,在曾經接待過時任美國總統的布什、奧巴馬,俄羅斯總統普京,英國女皇與日本天皇德國總理科爾,連中國大陸、俄羅斯聯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六國元首的會晤也在此進行的西郊賓館,會見柯文哲。至於台灣貴賓能夠在此享有高級禮遇的,也只有當年進行“破冰之旅”的國民黨主席連戰、吳伯雄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人。由此可見,柯文哲此次上海之行,東道主是按照“準元首級”的規格給予禮遇。

  文章說,大陸方面之所以給予柯文哲如此高的接待禮遇,可能是基於如下幾個因素:其一、在非國民黨籍的行政官員中,柯文哲提出“兩岸一家親”和“五個互相”等頗為接近“九二共識”的系列論述,而且就在此次“雙城論壇”致開幕詞,一千六百多字段文稿有六百多字闡述兩岸關係,還特別提到“在既有的政治基礎上,繼續推動兩岸和平發展”,這個“既有政治基礎”的提法,在大陸官方通常是“九二共識”的代名詞,因而顯示,柯文哲的政治理念已經趨近“九二共識”。更重要的是,柯文哲出身“墨綠”,曾經出任陳水扁治療小組組長,一向被歸類“泛綠”陣營。但惟其如此,柯文哲談論近似“九二共識”的話題,卻沒有“賣台原罪”,反而是容易對“泛綠”支持者產生“入戶入腦入心”的潛移默化作用,並引領這部分台灣民眾,從“恐中”、“抗中”的氛圍中擺脫出來,轉向“兩岸一家親”。

  其二、柯文哲雖然尚未正式宣佈參選“總統”,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柯文哲在決定正式作出宣佈之前,除了是要藍綠兩黨推出的人選,是否有利於自己勝出之外,還要看對岸的態度。因為他深知,當上台灣地區領導人,就必然要處理好兩岸關係,才能達到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之目的,因而大陸對他的接受程度也就很重要,而他自己也極為在意於此,故而才有在行前有“加分”與扣分的辯誣之語。而國台辦早就表態讚賞他有關“兩岸一家親”的言論,因此等於是為其“背書”。但又相當得體,因為他目前仍然是地方官員,而且也尚未正式宣佈參選,更敏感的是蔡政府正在要抓他的“小辮子”。因而劉結一在會見柯文哲時,注意避開敏感話題,沒有正面談及“九二共識”、“統一”。但劉結一仍然指出,習近平主席今年初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四十週年談話,“為兩岸關係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也高興看到,兩岸同胞共同努力下,兩岸關係會繼續沿著、向前邁進”。如此恰到好處的定位,應是可以讓柯文哲“加分”。而不是“扣分”。讓那些既“討厭民進黨”,又“不滿國民黨”的台灣民眾,看到一個新的岀路。

  但正因為柯文哲目前只是地方官,因而對標的要求不同,“兩岸一家親”尚且可以“混”得過去。倘柯文哲正式宣佈參選“總統”後,要求就不同了,上升到了“兩岸關係”的位階,單是“兩岸一家親”已不足夠,必須態度鮮明地表態承認“九二共識”。因此,人們都注意到,劉結一在會見柯文哲時,特別強調已經與郁慕明、洪秀柱、高金素梅等人達成“共同反對台獨分裂,攜手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等的多項共識。這其實是“潛台詞”,既是給柯文哲“指明方向”,也是給予柯文哲會一定的壓力。

  文章說,柯文哲雖然將其此次上海之行定位為地方交流,但還是展現了其“更上層樓”的強烈企圖心。那就是他首次在“雙城論壇”中走出上海,到行政區域屬於浙江省的洋山港和江蘇省的崑山等“上海市以外”的地方參訪,並提出“北台灣”與“長三角”對接的訴求。而“北台灣”包括了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還有桃園市,這個地區的GDP佔了整個台灣地區經濟總量的近半,這與長三角經濟總量占全國近四分之一、稅收收入近三分之一,真是“有得比”。如果兩者對接起來,共同發展,其經濟效益將能拉動整個台灣地區再次騰飛。

  但柯文哲目前還只是台北市長,根本指揮不動“北台灣”的其他兄弟城市。唯一的路徑,就是當上台灣地區的領導人,此時就可運籌帷幄,統籌協調。說不好,倘他正式宣佈“總統”後,這個“北台灣”與“長三角”對接合作的議題,就將會作為他的競選政綱的主要內容,甚至是主軸。只要不涉及“主權”,相信民眾不會反對。

  聰明如斯的柯文哲,當然深明這個道理。因而前幾天才嘮嘮叨叨地提出要以一個新概念來代替“九二共識”。想想也是,兩岸之間倘能夠找出一個既能符合“九二共識”核心內涵,但又不是以“九二共識”為表述的新概念,在柯文哲的角度,可能打開新局。反正,“九二共識”這個表述方式,開始時大陸方面也沒有正面接受,甚至因為其容易被歪曲為“一中各表”,而有所批判。只是在馬英九就職後,為了儘早促成恢復兩岸談判,而權宜性地予以接受。柯文哲雖然“墨綠”,但意識形態偏左,崇拜毛澤東,欣賞中共的政治主張,因而曾經專程前往中共“一大”會址和延安參訪。相信會在毛澤東的哲學思想中,找到因應的辦法。

  正因為淺綠及中間選民對柯文哲的理念容易接受,而這部分票源卻與蔡英文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性,因而柯文哲倘是確定出選,就可能會搶走蔡英文的部份選票,尤其是那些雖然“不滿國民黨”,但卻又“討厭民進黨”的民眾,會趨向柯文哲。對此,蔡政府焦急

  因此,蔡政府對柯文哲此行採取了阻嚇措施。但又無可奈何,因為畢竟柯文哲只是地方官員,而且在報審時也做足了功夫。更重要的是,柯文哲並沒有打算要與對岸簽署任何具有公權力的協議,蔡政府要橫加插手也無從下手。於是蔡英文就只好拿出所謂“兩岸事務”是“中央職權”來說事,抓住柯文哲的一句“雙城論壇目前是兩岸間唯一的正式溝通平台”,宣稱“涉及政治或公權力的事務必須要經過‘中央’授權,而‘中央’唯一的授權機構就是海基會,市長可以進行城市交流,但是在中央主管業務範圍,還是由中央來做決策”。但由於柯文哲此行並沒有接觸公權力的事宜,蔡英文說了等於不說,反而被視為“多餘”。

  文章說,柯文哲在啟程前,陸委會一直緊盯是否會與劉德一見面,並申明必須在事前進行申報。但雙方敲定的行程,卻無劉結一會見的一項,這叫台北市政府如何“事前申報”?直到昨日劉結一上飛機的最後一刻東道主才通知有此安排,市政府幕僚也當即向陸委會補辦手續。陸委會除了是“明知故犯”地埋怨台北市政府在最後時刻才加入出發前沒有報備的行程之外,也不忘加上一句“陸委會及相關單位均已發揮最大善意,提供必要協助”。其實,在陸委會與國台辦,海基會與海協會的制度性聯絡機制已經“停擺”之下,陸委會又能幫上什麼忙?最多就是無可奈何地“核准”而已。這又顯出“跌落地還要抓把沙”的心態。更尷尬的是,在尚未搞清楚情況之下,就在“直播”問題上大做文章,並互設什麼“台人早已看清‘兩岸一家親’的矛盾與虛偽”。但不旋踵,柯文哲就親自澄清了誤會,讓陸委會直被打臉。真是“六月債,還得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