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王毅記者會隱藏中美戰略定位的重大細節
http://www.CRNTT.com   2021-03-08 17:13:44


  中評社北京3月8日電/據中國網報道,2021年全國兩會如期召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答中外記者問卻改在3月7日(周日),沒有安排在往年的3月8日(婦女節)。我的理解是,沒有安排在8日,是不想影響周一工作日的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日常發布。當下中外輿論戰日趨白熱化,需要每天回應的被世界關注的中國熱點實在太多。

  王毅記者會的提問也比往年更多。2014年以來的7場王毅記者會,問題從16個增至23個,逐年提升,而2021年猛增至27個,但記者會時間總長卻壓縮了。往年記者會最長2個小時,這次僅1小時40分鐘。同傳則用英、法、西、俄、阿、日等七種語言,有史以來語種最多。“高濃縮”“快節奏”“國際化”,有的回答甚至只有精辟的幾句話,外長記者會細節變化的背後,折射的是中國與世界交往頻率的不斷加速。

  顯然,中國外交部必須比過去更高效地處理中外關係,而國際事務觀察者們則需要從諸多小細節中品茗中國外交的大變化。比如,王毅提到“雲外交”、國際旅行健康證明電子文件、中國領事APP,實際上標誌著智能化中國外交的全面啟動;王毅自信地講黨是中國外交的定盤星,說明講好中國故事2.0時代的到來,即“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再比如,王毅講述,中國秉持疫苗公共產品“第一屬性”,明確回應西方媒體所謂中國開展“疫苗外交”的猜忌;再比如,王毅推崇延安時代的外媒報道,是呼喚新時代的西方媒體也能出現當年斯諾《紅星照耀中國》般的客觀報道,等等。今年的王毅記者會,真可謂“段段有細節,句句顯深意”。

  對筆者而言,最值得解讀的是,王毅在回答每年記者會“必答題”中美關係時,明確講到“中美之間在利益交融中出現競爭並不奇怪,關鍵是要在公平公正基礎上良性競爭”。許多人不一定能感知這句重大表態的微妙之處。

  長期以來,中國外交決策層多數時候都回避與美國競爭的話題。這句表態意味著中國已公開明確,自己對美國的全球領銜地位客觀上形成了“競爭”,儘管中國主觀上可能未必有這個意願,更希望合作成分更多。

  這句表態也意味著中國第一時間回應美國拜登政府在3月3日對華“頭號競爭對手”的戰略新定位。換句話說,如果兩國在未來都不認為對方純粹是夥伴,也不認為對方純粹是敵人,而更多是居於中間的“競爭對手”角色的話,那麼,這樣的“競爭者”戰略定位意味著什麼?中美兩國經歷了怎樣的戰略互認進程?中美兩國的競爭觀有什麼不同?中國需要怎樣的對美“競爭”?這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