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論:從“滬港通”看香港和內地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4-11-28 00:37:37


開通“滬港通”,一方面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電(評論員 喬新生)形勢比人強。倍受矚目“滬港通”於2014年11月17日正式開通,香港著名的投資人認為這是“歷史性的一天”。然而,交易開通之後高開低走,交易量始終低位徘徊。按照雙方的約定,上海股票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天的交易額度為130億元人民幣;香港股票交易總額度為2500億元人民幣,每天的交易額度為105元人民幣。可是開通以來,每天的交易額不足約定交易額的一半,甚至呈現出大幅度萎縮的態勢。部分學者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香港和內地的投資者對於交易的規則缺乏了解,投資者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香港和內地的監管部門採取謹慎的態度,並沒有下力氣進行大規模的宣傳,從而導致這個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資本交易形式尚未受到投資者的普遍重視。上海市委書記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時,強調要把風險控制放在第一位,說明監管部門的確是把安全放在優先的位置。可是,如果沒有交易量,沒有大規模交易的市場前景,那麼,一切關於香港和上海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美好想象都變得毫無意義。

  筆者認為,香港和內地已經不是一個等量級別,香港的股票市場和內地的股票市場投資者相互買賣股票不可能掀起大的波瀾。對上海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寄予殷切期望的學者們,可能忽視了香港的基本情況,沒有看到香港近些年來資本市場的萎縮趨勢,因而對香港投資者投資內地股票市場給予了過高的期待,對於內地投資者投資香港股票市場也產生了美好的幻想。

  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初期,香港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中國內地官員頻繁造訪香港,目的就是要吸引香港的資本進入中國內地投資,從而促進中國內地經濟的發展。事實上,改革開放初期香港資本市場對於中國內地經濟的發展的確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內地的許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都是由香港投資者投資興建的。香港的資本市場對於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居功至偉。可是,風水輪流轉。30多年之後,香港和內地的經濟比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香港的經濟總量和內地相比不超過5%,香港的資本市場再也不像改革開放初期那樣對中國內地有吸引力。中國著名的電子商務企業阿里巴巴之所以放棄在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除了香港證券交易所不願意修改交易規則之外,香港資本市場的日益萎縮也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可以設想,如果阿里巴巴在香港掛牌上市,那麼,阿里巴巴企業絕對不可能有現在這樣的影響。香港的資本市場對於內地的資本市場來說並不重要。

  之所以開通“滬港通”,一方面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需要,另一方面則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開放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中國內地的證券交易所與香港證券交易所進行互聯互通,雙方的投資者自由交易,這既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和資本市場完善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促進香港經濟發展的良好決策。“滬港通”正式實施之後,香港的機構投資者可以更加便利的購買上海證券交易所的股票,增加了投資渠道,客觀上促進了香港資本市場的繁榮。對中國內地的投資者來說,“滬港通”的正式實施可以為他們增加交易的窗口。但是,正如人們所知道的那樣,由於香港的經濟不景氣,香港掛牌上市的企業除了大型中資企業之外缺乏投資的價值,因此,即使開通這項業務,內地的投資者也未必願意購買香港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公司的股票。通俗地說,這項政策的實施對於香港的投資者來說可能更為有利。當然,如果按照對等的原則來思考,那麼可以說,這項政策對於香港和內地的投資來說都非常有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