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張亞中:停止獵巫 擺脫冷戰思維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1-26 12:12:13


  中評社台北1月26日電/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亞中今天在中國時報撰文說,前“國安會”副祕書長張榮豐先生在其〈當統戰遇到民主〉一文中,提出一個幾乎所有民進黨人都經常質疑或指責的問題,即以前以“反共”自居的國民黨人為何會在今日“親共”,他認為這是黨格與人格的扭曲,精神的淪喪,不言而喻,是對台灣的背叛。

  文章說,1949年後,兩岸在國際上是代表權之爭,在中華民族內是制度之競。在冷戰時期,無論是民生主義的建設,還是民權主義的發展,台灣都遠遠超過中國大陸。國際政治的現實,迫使“中華民國”政府失去在國際上的代表權,但即使如此,國民黨仍然堅信兩岸的未來不應取決於武力,好的制度才是未來走向統一的最佳道路。因此,當時“反共”所反對的是中共的制度,而非大陸人民,並認為台灣在民權與民生主義上的成果是對大陸“進取的工具”,兩岸人民同為中華民族的認同,不僅是原則,更應是承載這個工具最好的載體。

  李登輝與民進黨卻是用不同的思路來看待兩岸關係。在國族認同問題上,他們主張要“去中國化”、“一邊一國”,甚而“一邊一族”,因而不願意將兩岸視為同文同種的一家人,而是互為鄰居的外人關係。他們因此不會將台灣民權與民生主義的成果當作召喚大陸民眾的誘因,反而將制度的不同作為應與大陸保持距離的理由及避免關係緊密的“防禦的工具”。他們擔心與大陸的接近會傷害到台灣現有的制度,因而對大陸不僅缺少關懷,反而充滿著懷疑。

  文章說,由於兩岸政治敵對狀態未解除,大陸政經力量快速崛起、對台灣的軍事威脅與在國際參與上的杯葛,使得民進黨人原有的懷疑變為恐懼。面對恐懼,民進黨一則將原本的制度自信轉化為自大來武裝自己。民進黨不停地強調民主,但卻忽略了台灣的民主日益民粹,漸失效率。又因大陸目前數個省的GDP已經超過台灣,民生主義已非台灣的強項。面對恐懼的另一表現是在台灣內部尋找大陸的可能同路人,“扣帽子”的“獵巫”行為因而成了民進黨人強化“我群”的必要行為。多少台商、退役將領、國民黨人、學者都成了他們獵巫的對象。

  在所有認同中,屬於民族主義的身分認同永遠是最核心的一環,張榮豐等民進黨人一方面以“何不反共”指責國民黨人,另一方面堅持走分離主義的“新民族主義”路線,這使得他們對於國民黨的批評是建立在排他性的“台灣新民族主義”基礎上。張榮豐所批評的那一群人,正是因為民族主義的力量,希望兩岸同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的人民能夠和平相處、繁榮互利,才願意一笑泯恩仇,但是他們堅持台灣現有的民權與民生制度,更從來沒有要放棄“中華民國”政府及其“憲法”。

  歷史總是會往前邁進,熔劍為犁、化干戈為玉帛、消除歧見、尋求共識,本是人類應有的智慧與胸襟。如今,張榮豐們苦戀冷戰時的仇恨敵對嗔心,扭曲兩岸交流的時代意義,窮盡心思地想切割兩岸身分認同,又毫無智慧地追求分離,更微文深詆地將非我群者汙名為大陸同路人。這樣的心態與作為,不僅缺乏同理心與慈悲心,也難以導正社會分歧,無法建立台灣的良善價值,更不能解決兩岸現有的政治難題。

  文章說,一定要相互仇視對方?不能用慈悲心來處理兩岸與面對自己的台灣同胞嗎?在已經贏得大選後的一年,張榮豐等民進黨人應該好好想想了。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