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賈慶國:從“習特會”看中美關係的膠著點
http://www.CRNTT.com   2017-04-07 10:42:11


香港學者馬超專訪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教授
  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作者 馬超)牽動世界神經的中美兩個大國元首會晤,似乎來得遲了些,但又轉瞬間就來了。明天,2017年4月6日,“習特會”登場。見面之前,特朗普慣用商人思維一幕接著一幕,緊鑼密鼓地上演著。先是發推特,說這場見面很棘手,不能再讓中國獲得那麼多的貿易順差了。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說:“中國若不協助解決朝鮮問題,我們自己來。這就是我想告訴你們的。”系列開炮,完全符合一以貫之的“特氏生意經”,包括會晤地點安排在特家私人物業,似乎更加佐證了他的生意牌理。

  回顧特朗普從完全不可能上台到奪取總統寶座,一貫的風格就是,對待選民,找到美國草根,也就是大多數人的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對待對手,不按常理出牌,搞亂你的步伐,目的是,以最小的代價,博取最大的利益。下誘餌,上鈎就釣魚,不上鈎再繼續下誘餌。循環往複。

  不久前,筆者就中美關係,對話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賈慶國教授,從全球化、中美俄關係等方面深入理性探討,或許能讓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中美關係的走勢。

  相比較中國,美國是全球化更大的受益者

  很多人說中國是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不過還有人說中國在某種程度上解決了美國通脹。賈教授對此的闡釋是,全球化中國是很大的受益者,但是美國是更大的受益者。雖然在貿易上有很大的逆差,但是如果沒有全球化,美國人消費成本會更高。為什麼很多美國的商品這麼便宜,這也是美國參與全球化的結果。如果讓美國人生產這些東西,價格就會高很多,這不僅會大大降低美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品質,還有可能在美國政府實施巨額的量化寬鬆政策過程中造成惡性通脹。從這個角度看,中國對美出口實際上是給美國做了貢獻的。

  全球化對於國家來講總體上是有利的,但是對於具體個人來講也許就不是這樣了,而對於那些在全球化過程中失去工作的人,全球化帶來的無異於災難。比如說底特律,原來汽車工人掙錢很多,屬於中產階級。但後來由於全球性競爭,汽車價格大幅下降,為了降低成本,美國汽車公司不得不大量裁員。汽車價格下降使美國民眾獲益,但也導致汽車工人的失業。在全球化過程中,美國作為一個整體是受益的,但有的人的生活蒸蒸日上,如在金融和科技行業工作的人,但也有的人獲益很少甚至沒有獲益,如許多藍領白人,不少人失去原來收入較高的製造業的工作,其中不少人轉入收入較低的服務業工作。現在美國很多人對現狀不滿,不是因為美國作為一個國家在全球化進程中沒有獲得好處,而是因為美國國內很多人沒有得到好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