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上海教授:研究中國制度,該換套標準了
http://www.CRNTT.com   2017-10-17 16:13:11


  有關中國道路、模式的研究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話題。根本原因在於,中國超越了所謂西方特色政治學理論的假設,為人類探索更好的社會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但有一點需要說明,當我們講制度自信,不是因為國家強大了才有制度自信,而是因為一直懷有探索更好社會制度的信念和自信才有了國家強大。

  國內外不少學者都預言說,只要繼續保持穩定增長局面,不遠的將來,中國就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要知道,人類近代以來的歷史還從來沒有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一。與之相應,從現在到未來,關於社會主義中國制度體系的研究、傳播,將成為國際學術界一個重要的前沿研究議程。但我們為此做好心理和理論準備了嗎?

  用別人標準套自己只會淪為配角

  目前,有關中國制度體系的觀察乃至理論化研究工作還存在一種現象,即仍用西方政治學概念和理論,對中國的政治和外交發展進行敘事。例如使用西方特色競爭性政黨理論、制衡對抗和權力分立、威權、財政聯邦主義、國家—社會對立的二元觀、票決、霸權色彩的大國外交理論等等,理解和解釋中國的制度體系和政治外交發展。

  這些解釋表面上看蠻符合西方的學術標準,似乎擁有了“國際”學術對話能力。但實際上,一來很多西方學術概念和理論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硬套中國的話往往會同中國制度精神和原理髮生衝突;二來這些概念和理論總有裁減中國制度體系之嫌,無法真正解釋中國;三來從追求學術獨立的角度講,一個國家特別是大國,如果一味地追求把自身政治實踐經驗當作別人概念和理論的一個案例,將很難形成自己的政治學知識體系,因此形成的成果,也只能成為別人知識體系的一部分。

  因此,觀察和研究中國制度體系,首要的理論工作在於立自己的標而不是對別人的標。這個認識問題不解決,被別人的標準牽著鼻子走,最後形成的政治學知識不僅會成為別人知識體系的配角,還可能對自己的政治發展實踐起到誤導作用。世界上不少國家在這方面已經留下政治教訓。

  一個比較典型也容易讓人理解的例子常被提到,那就是在西方對抗式制度體系中,制衡是其制度體系運行的一個原理,而在中國協商合作的制度體系中,監督是我們制度體系運行的一個原理。因此,我們政治學的著力點,是要探索研究中國制度體系中如何發展和完善監督體系,而不能總是被動地用西方特色對抗式制度體系中的制衡學說,來理解和指導我們的制度建設。

  再如,黨建理論是中國政治學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特色的政治學理論中沒有黨建。那是不是我們的政治學理論為了對標,就得捨棄或淡化黨建理論了呢? 

  又如,在對外關係上,用一體化理論不但解釋不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反而更容易引起中小國家的疑惑。倒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實踐過程,更多地體現了中國和世界都能理解和接受的互聯互通理論。把互聯互通理論講清楚了,就可能成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在區域合作問題上超越西方特色區域合作國際關係理論的一個方面。

  所以,立自己學術和政治的標,而不是接別人學術和政治的標,是理解、研究、傳播中國制度體系知識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講,雖然我們說中國為人類探索更好的社會制度提供了中國方案,但如果只是對了別人的標,那還不是中國制度方案,而只是別人制度理論或制度方案在中國的本土化而已。只有立了中國的標,形成的東西才能說是具有原創性的自己的制度方案。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