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聯合國氣候會議看國際活動一中政策靈活運用
http://www.CRNTT.com   2017-11-14 11:23:04


  中評社香港11月14日電/繼世界氣象組織,國際刑警組織、國際民航大會之後,台灣當局的官方“代表”又一次被拒於由聯合國主導的國際性組織會議或專業會議的大門之外。在德國波思舉行的第二十三屆聯合國氣候會議,台灣當局的“環保署長”李慶元,意圖混進該系列會議中最重要的主體會議——高峰會,結果被主辦方——無論是本屆聯合國氣候大會的主席國斐濟,還是由於斐濟缺乏大型國際性會議的接待能力,而德國波恩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所在地,成為本次大會的舉辦地,並“捱義氣”出錢出力(贊助一點二四億歐元,招募了大批志願者,並在大會期間舉辦與氣候保護相關的系列文化活動)的德國聯邦政府,拒於門外。但台灣當局派出的與氣候及環保相關行政事務的低級官員,以及民間企業、團體的代表,都可以參加系列的活動,其中一些環保企業如“台達”等,和新北市政府的代表,還再次走上講台,介紹其經驗。這顯示,無論是聯合國當局,還是中國政府,對台灣參加國際活動的政策,又有了新的發展。

  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 蔡政府為擠進這個既是從屬於聯合國,但在參加人員方面較為從寬認定,因而以為“有空可鑽”的國際性會議,化了不少心思。先是由與台灣當局有“邦交”的聯合國會議國,為台灣當局致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取得了邀請函,然後透過“友邦”出面“牽線”,籌辦或參與在本屆會議期間舉行的雙邊會談、周邊會議與展攤等多元活動,與各國代表團及NGO進行雙邊會談。聲稱要以台灣的專業經驗,就共同對抗氣候變遷議題與各國分享,並安排台灣的專家學者於周邊會議,及台灣NGO設置的展攤向與會人士介紹台灣地區應對氣候變遷的經驗及相關具體作為。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在國際活動中“露臉”,刷刷在國際組織中的“存在感”,讓國際社會“看得見”台灣。當然,不排除也是要以此來“投石問路”,以至是“打好基礎”,伺機混進聯合國。

  實際上,儘管聯合國氣候大會是一個綜合性的會議活動,不但有《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近二百個締約方國家和地區的民間人士尤其是環保團體和專家參加(境界就有一百九十五個締約方代表團的超過二萬五千名參會代表),而且更有締約方的國家和地區的官方相關業務行政主管官員出席,中國政府就派出了由有關部門代表和專家組成的代表團與會。尤其是其中的主題會議——高峰會,更是各個締約方國家的代表團團長出席,而這些國家基本上是聯合國的會員國。而李應元是民進黨的資深黨員,曾出任過陳水扁時期“行政院秘書長”、“勞委會”主委、駐美副代表和民進黨秘書長,也代表過民進黨參選台北市長,蔡英文“組閣”時又被沿攬為“環保署長”,是作為不被聯合國承認的“政權”的代表,因而作為聯合國專門組織的世界氣候組織,必須嚴格聯合國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及遵守一個中國原則,拒絕台灣當局“政權性”的代表出席聯合國旗下組織主辦的國際會議活動,尤其是以國家為單位參加的國際會議活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