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權:民主進步黨正在逐步走向自己的反面
http://www.CRNTT.com   2018-09-21 09:14:01


蔡英文
  中評社香港9月21日電/眾所周知,民進黨的黨名全稱是“民主進步黨”。一九八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決定創立民進黨的“一九八六年黨外選舉後援會”,在討論黨名、黨章時,眾說紛紜,並引起會場激辯,最後決定由謝長廷及尤清主張的“民主進步黨”作為黨名獲得支持通過。因為其符合民進黨及其前身的“黨外”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的主旨,而且“民主”、“進步”的概念也符合當時的普世價值的世界潮流。當時,由於參與“黨外”活動者,既有主張“台灣獨立”者,也有追求“祖國統一”的,為了求取台灣地區非國民黨人士的最大公約數,因而在黨名的前面,既不冠以“台灣”的前綴,也避免使用當時的幾個合法政黨所標榜的“中國”。

  澳門新華澳報今天發表富權的文章說,正因為民進黨的宗旨是反對國民黨政權的獨裁統治,爭取民主和自由,而且其黨綱內容,基本上是民主社會主義和福利社會主義(當時尚不是“台獨黨綱”),因而在當時仍然沉浸於“國共鬥爭”的北京的眼中,是一個進步的新興政黨。尤其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告台灣同胞書》提出“三通”及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訴求,而“黨外”及成立初期的民進黨,由於此前並沒有“國共鬥爭”的“包袱”,而且反對國民黨獨裁統治就在客觀上也是中共及初期民進黨及“黨外”的共識,與國民黨當時拋出“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針鋒相對,部分民進黨人還全力支持促成兩岸開放交流的老兵返鄉運動,並有“黨外”人士及民進黨人帶頭到大陸投資設廠,更有個別“黨外”人士返回大陸定居,甚至當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因而當時的《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在報道“黨外”及民進黨初期的活動時,尤其是“中壢事件”、“橋頭事件”和“美麗島事件”等,都基本上是對“黨外”及後來初期的民進黨抱持同情及支持態度的。筆者手中有一批內地當時出版的圖書,都是如此。

  文章說,民進黨成立之初,是反國民黨和黨外人士的聯合體,是在野政治明星及地方山頭的結合體。當時“反獨裁,爭民主”是民進黨與國民黨政權的主要矛盾。因而成立初期的民進黨,主張“台獨”及統一者可以和平共存。但當李登輝推動“寧靜革命”,撤銷“黨禁”、“報禁”,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改革“萬年國會”,開放“總統”直選,修改《刑法》一百條之後,民進黨的“反獨裁,爭民主”訴求失焦,亦即這個主要民調獲得解決,原來被此主要矛盾掩蓋的追求“台獨”的次要矛盾,就上升為主要矛盾。尤其是在民進黨“全代會”通過“台獨黨綱”後,民進黨就成為“台獨”政黨”。一批支持統一的民進黨人,如林正傑、朱高正等,路線離開了民進黨。北京對民進黨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