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單仁平:如何對待外國人,順其自然最好
http://www.CRNTT.com   2019-07-12 09:53:22


  中評社北京7月12日電/近日幾件與外國人、特別是外國留學生有關的案件及爭議引起輿論的關注。江蘇徐州抓獲19名吸毒者,其中16人是外籍,包括9人是學生。另外,福州一名外國男子騎電動車違規被糾正時推搡警察的視頻在網上受到大量觀看,該男子也是一名留學生。

  山東大學給留學生配學伴的報道尤其引起非議。報道稱,每一名留學生被山東大學安排3名學伴,而且留學生多為男性,學伴大部分是女性。“異性學伴”這個點招來各種譏諷,山東大學表示學伴制度在國內招收留學生的大學相當普遍,他們對該校遭到特殊攻擊表示不滿。

  國內輿論場對外國人在中國受到“超國民待遇”似乎積累了越來越多的不滿,每當有外國人出現不佳表現時,輿論在批評他們行為的同時,這種不滿往往會伴隨浮現。另外輿論場對中國出資招收了越來越多留學生也有很多不理解的聲音,認為中國不該花這筆錢,這種認識加劇了公眾的上述情緒。

  客觀說,中國社會對外國人的態度受到近代以來各種遭遇以及近幾十年中外關係新的現實的複雜塑造,我們有應該“正確對待外國人”的較強意識,至於“什麼是正確”,看法是不一致的,有國家利益層面的,也有國民心態層面的,而且在每一個層面也有不同角度。

  “外事無小事”的認識仍在各地各部門的工作層面有一定影響,它也在相當程度上滲透到老百姓當中。但另一方面,在華外國人越來越多,他們的結構也越來越複雜,這些情況在無形中推動各種涉外事情中的“平常心”,因為與外國人打交道的場合越來越日常化,而且多得顧不過來。

  外國人在中國的待遇從相對比較高變成普通化或者說“國民化”,這是大勢所趨。當然,外國人畢竟是外國人,中國人同他們的交流與中國人之間的交流肯定有不一樣的地方,“我在與一個外國人打交道”,大多數中國人還是會有這樣的意識。外國人的身份仍會意味著一些特殊的東西,它們有的是照顧和幫助,有的是限制。

  大體來說,我們認為給外國人一些幫助他們適應陌生社會的特殊照顧,作為中國這樣的有悠久文明及好客傳統的社會來說,不應被視為“崇洋媚外”。我們要有這樣的意識,過多使用“崇洋媚外”的角度觀察事物,這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舊時代給我們現代心理留下的陰影。

  當然,中國社會治理的各種杠杆必須對外國人一視同仁,確保他們不對中國的社會秩序造成擾亂。有些專屬中國公民的權利和福利他們也是不能享受的。一旦外國人在中國犯案,該怎麼處理應當訴諸當地、也就是中國法律。這些都是國際化程度高的社會對待外國人的通常做法,也成為了國際社會通行的規則。

  在對待外國人的問題上,中國社會要逐漸擺脫應該怎麼做的價值判斷,而要更多從中國國家和社會利益的角度審視這個問題。比如中國招收外國留學生是在培育那些國家未來的知華甚至親華派,增進他們對中國的親近感有可能增加這項工作的長遠回報。儘管這注定不是精准的投資方式,但各國的經驗表明,它是一項較高成功概率的國家利益增進方式。

  當然,如何根據中國國情和外國留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改善這項工作,是值得認真探討、總結的。給留學生過多照顧,甚至在待遇上特殊化,很可能不利於他們與中國社會的親近,也與中外關係的現實情形難以契合。

  要看到,中國社會、包括中國大學的國際化都經驗不足,怎麼做才恰到好處,這是個相對的問題。隨著中國越來越強大,我們無需過於就此糾結,它更應該是一個順其自然的過程。

  “外事無小事”應當倒過來說:“外事無大事。”因為從本質上說,中國的命運取決於我們把自己的事情辦好,而不取決於別人對我們的態度。而現在無論是“怕惹事”的一些官員,還是經常感覺民族自尊心受到傷害的網友,其實都把外事看得太重了。

  (來源:環球時報)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