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施永青: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觀因素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11-28 16:21:18


  中評社香港11月28日電/前中大校長劉遵義教授日前以“What makes China grow”(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為題,在一個講座上發言。他預期中國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於2030年就可超越美國,而人均生產值亦有機會可以在2060年超越美國。

  中原地產創辦人施永青今天在am730發表文章指出,劉遵義教授之所以有這麼樂觀的估計,是因為中國的儲蓄及投資比率高,而基建方面仍有空間作更多的公共投資;再者,中國農村尚有大量勞動力可供釋放,加上教育的普及,中國人的生產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提升;此外,中國的本土市場龐大,只要在分配方式上作些調整,就可利用內需去帶動經濟作進一步上升。

  很明顯,以上種種對中國有利的客觀因素,都是美國所缺乏的。所以他預期,在未來15年裡,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仍可維持在7%左右,但美國的增長率卻只能維持在3.5%水平。在這麼大的增長差距下,中國在經濟實力上超越美國已指日可待。

  劉教授的分析有堅實的客觀數據支持,十分令人信服。不過,令我能夠對中國經濟持樂觀取態的,還有一項我認為非常重要的主觀因素,就是中國人中普遍存在的發奮圖強精神。

  自晚清以來,中國內憂外患,人民流離失所,但求兩餐保命,不敢奢求幸福,即使到解放後,頭三十年,中國人仍是把精力放在內鬥上,人民受盡折騰。直到改革開放後,中國人才普遍可以不用為活著而耗盡一生的精力,才有剩餘能量為改善將來的生活作打算。少數人成功富起來的經驗,對十三億中國人的刺激,遠超一般外國專家的想像。這股動力真是世上其他地方難以比擬。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