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評論:信貸大增並不意味中國重啟經濟強刺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4-29 16:58:27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中國一季度信貸量出現大增令一些國際投資者擔憂:在全球金融系統中地位提升的中國,會再次重啟經濟短期強刺激,從而加劇全球市場動蕩。

  新華社報道,據中國央行統計,今年一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4.61萬億元,同比多增9301億元。

  隨後,一些西方主流媒體發表評論稱,中國可能已經準備開始實施大規模舉債以刺激經濟增長。

  儘管單純看信貸增長絕對值,可能夠得上龐大的量級,甚至超過了2009年和2010年大規模刺激經濟時的單季度最高信貸增量。然而,對比那時三四十萬億元的GDP規模,如今中國信貸增量與GDP之比已從約1:9降至約1:14。

  更何況,今年一季度新增貸款裡,中長期貸款、小微企業貸款、個人購房貸款、住戶消費性貸款佔比較大、增速較快,這些難言是政府主導的大規模投資方向,更非短期可見效益的簡單粗放型投資,不具備“大規模強刺激”特徵。

  其中,1.94萬億屬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的4615億元佔總同比增量的近半數,相較而言,短期貸款及票據融資同比卻少增了105億元。著眼中長期效益的信貸量在上升,而能夠快速見效的短期貸款量卻在下降,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政府並未在搞短期強刺激”。

  小微企業貸款新增9109億元,同比多增2824億元,增量佔同期企業新增貸款的29.8%,比上年同期佔比水準高4個百分點。以金融服務促進小微企業這些經濟“毛細血管”的發展,與中國當前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相吻合,利於中國經濟持續長遠健康發展。

  個人購房貸款增加1萬億元,同比多增4309億元,佔房地產貸款增量的逾六成。同時,一季度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下降11.7%,而房屋施工面積則同比增長5.8%。

  這意味著,此次房地產貸款增加更多是“去庫存”,是在消費層面消化原有房市庫存。中國沒有陷入新的房地產業擴張。

  本外幣住戶消費性貸款增加1.13萬億元,同比多增4360億元。這顯然令人欣慰,因為中國正在努力從主要依靠投資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向主要依靠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轉變。民眾的消費潛力被激發出來,符合中國經濟結構優化的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中國“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一季度正是前期各項穩增長舉措與大型基建等項目生效與開工之期,信貸有一定幅度增長恰是宏觀調控政策階段性發揮效力的體現。

  談及宏觀調控政策,很有必要分析中國執政層對經濟形勢的判斷,因為這會左右其政策的走向。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國際社會普遍產生了一種恐懼感和悲觀情緒,為保持經濟平穩,中國推出了系列刺激經濟的政策。至今,中國仍處於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例如去產能等。

  然而,當前世界經濟已經出現了企穩跡象,未出現大的動蕩和危機的可能性,而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增長仍運行在合理區間,且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成效已經初露端倪。

  顯然,中國決策者們沒有出台大規模強刺激經濟政策的動因。相反,種種現實表現將堅定中國繼續走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之路的決心。

  中國至今未改變“穩健的貨幣政策”總基調,因而鬆緊適度的貨幣流動性調節方向亦不會變,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仍將保持平穩適度增長。

  此外,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的144.75萬億元,與M2餘額的144.62萬億元非常接近,而二者的同比增速均為13.4%。由社會融資規模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有效指標可知,金融資金基本流入了實體經濟。

  這些都是中國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貨幣金融環境的政策效力顯現,並不意味著中國重走舉債刺激的老路,更不是宏觀調控能力失效的表現。中國不會飲鴆止渴。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