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台灣青年國族認同變化 葛永光:教科書改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05 12:20:39


中國青年救國團主任葛永光。(中評社 梁雅雯攝)
  中評社台北6月5日電(記者梁雅雯)中國青年救國團主任葛永光4日“京台學者共研會”上談兩岸問題時指出,早期兩岸間沒有中國人和台灣人之別,直到李登輝時期,把三民主義從學校教材中廢除,才讓國族認同有了改變,而陳水扁執政,全面去中國化教育,到太陽花學運,都凸顯台灣教科書的改變,對台灣年輕人影響深遠。

  由台灣大學國發所主辦的第二屆京台學者共研會系列活動“文化視野下的台灣發展與兩岸關係”研討會,4日在台大霖澤館舉行,上百名兩岸學者就“台灣發展的當代文化脈絡與前瞻”及“兩岸青年交往回顧與展望”進行討論,中國青年救國團主任葛永光受邀擔任總結主持人,談及兩岸青年國族認同問題。

  葛永光表示,他從90年代就很重視兩岸關係,看到幾十年來兩岸關係改變,在他那一代,是三民主義和馬克思主義的思辨,當時文化認同和國族認同是息息相關,“當時我們認為我們是代表中國,因為馬列主義不代表中國”,那一帶都有很強烈的大中國情懷。

  葛永光指出,當時國民黨的政策是統一中國,在這樣的教育體制下長大,雖然大家交流時常爭吵,但他記得剛回國時,曾和尤清和林濁水在台大校園辯統獨問題,那完全是中國文化思想對抗“台獨”、新馬克思主義,是文化辯論和意識形態辯論,常吵來吵去,卻不影響民族感情,當時也沒有什麼中國人、台灣人之別。

  葛永光回想,直到李登輝時候才開始慢慢改變,李把三民主義從學校教學廢除掉,把三民主義在國家考試廢除掉,影響了國民黨所賴以生存的意識形態基礎,或者說文化基礎慢慢被腐蝕掉。

  葛永光舉例說明,以前他有個學生叫羅文嘉,是陳水扁的大將,羅曾跟他說,自己上大學前完全是讀三民主義長大,對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對國民黨的歷史及國民黨建立“中華民國”的貢獻完全認同,也因為認同這段歷史,所以他對國民黨非常認同,也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不過,羅文嘉到了大學,和民進黨新潮流有接觸,當時新潮流主張新馬克思主義,羅文嘉受他們影響,卻又因為受到過去國民黨的教育,受中國文化影響較深,所以沒有走向很偏激的路線。

  葛永光指出,可以看到李登輝執政後期開始,台灣發生很大的變化,國民黨內部因為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分裂,造成國民黨分裂,國民黨在台灣的勢力萎縮、台灣政治不穩定、民進黨崛起,在陳水扁執政,更全面進行去中國化的教育,教科書的改變就對現在的年輕人影響深遠。

  葛永光表示,太陽花的學運這批年輕人,就是民進黨去中國化成功的象徵。兩岸發展看起來很弔詭,大陸從原本的馬列主義到傳統文化或儒家文化間擺盪,現在反而是往中國傳統文化在移動,而台灣卻是從中國從傳統文化往反中國傳統文化在移動。

  事實上,國民黨和民進黨的鬥爭,就是意識型態的鬥爭,因為現在民進黨還是受到新潮流的影響,所引用的理論還是新馬克思理論,民進黨想把國民黨的霸權根除,在陳水扁時期就曾做過,現在的轉型正義也是如此,不但鬥婦聯會、救國團,就是想把國民黨幾十年建立的霸權全面廢除,民進黨才有機會長期執政。

  此外,葛永光提到,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和文化,都走向中國傳統文化,“現在民進黨反而好像是新馬克思主義在鬥我們,民進黨現在的政策重點,就是拉學生、工人、農人,也想掌握軍隊,和過去馬列主義以工農兵為主,還有學生的部分都非常類似”,這是歷史很弔詭的地方。

  葛永光指出,國族認同本來就和文化認同、意識形態的論述結合,需從“根”做起。族群認同有兩種,一種是利益,一種是原生感情,從長期來看,要讓台灣年輕人透過各種交流認同中國文化,才會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認為兩岸一家親。兩岸關係的發展對大陸或台灣來說,都是影響非常深遠的事情,“兩岸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這是兩岸需共同去努力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