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俠客島:美國正在放棄世界領導權?絕無可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6-07 16:28:14


  近日,一年一度的亞洲安全會議——“香格里拉對話”在新加坡閉幕,美國防長馬蒂斯終於可以長舒一口氣了。

  近期動蕩的國際安全局勢,以及特朗普政府對多邊協定的遲疑態度,讓眾多亞洲國家萌生了不安全感。這其中,尤以美國盟國為甚。而本屆“香格里拉對話”,作為特朗普就任以來的首次亞太地區安全領域高級別會議,毫無疑問地,被各國當作了解美國新政府亞太政策的契機。

  面對著周圍審視的目光、頻繁的詰問,率團參會的馬蒂斯防長,自然背負著不小的壓力。於是,他做了兩件事——贊中國,和懟中國。

  看似矛盾的表態背後,其實是美國對保有其主導地位(primacy)的決心——而這正是美國對於轉變中的亞太戰略秩序的回應。諸國的不安全感,也正是源於這個轉變中的亞太戰略秩序。

  畢竟,一段時間以來,國際輿論對特朗普政府的一個感覺是:美國似乎正在實用主義地向內“收縮”。反覆要讓北約、亞太盟友承擔更多軍費,退出TPP和巴黎協定,揚言要重新和加拿大、墨西哥談判北美自貿協定……而在中國國內,也出現了很多關於是否要“接棒”美國在國際上留下的權力真空的討論。

  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判斷特朗普政府的戰略意圖呢?在現象背後,中國又該如何做出自己的戰略選擇?

  秩序

  一直以來,美國領導的“自由國際秩序(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主導著亞洲。必須承認的是,這個秩序一度給地區帶來相對的穩定,提供了發展的機遇,各國也都曾或多或少地受益。

  然而,世界不是一成不變的。正如曾經稱霸海洋的日不落帝國而今退守不列顛群島一樣,美國也不可能永遠將世界劃歸其霸權之下。隨著經濟實力的變化,各國的力量在重新分配,各自的影響和訴求也在轉變,這也就意味著國際秩序和結構的重塑升級。這個由力量分配推動的結構轉型是客觀的,不以任何國家、任何個體的意志為轉移。

  我們所處的時代,正是這樣一個變革的時代。若以購買力平價(PPP)來丈量國內生產總值(GDP),那麼早在2014年,世界前四位經濟體,就有三個都是亞洲國家,直到2050年都不會改變。中國將一直是最大經濟體,美國則會從2014年的第二位下跌到2050年的第三位。

  隨著經濟力量增加的,是各國對於持續發展的訴求,而原有的一些體制已無法滿足這些訴求。包括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在內的多個區域機制,正反映了各國對國際制度革新的期待——當然,舊有體系也會做出反應。昨天,在澳大利亞訪問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就說了,“美國不會允許中國用經濟實力來擺平一切”。

  同時,力量的變化也帶來了影響力的變化。中國作為崛起的大國,一方面堅決捍衛本國利益,一方面承擔更多國際責任。當然,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觸碰到現今主導國美國的利益,也會引起周邊一些國家對於中國強大實力的擔憂。這些,都是亞洲戰略秩序轉型期的組成部分。

  身處這樣一個轉型期,不同國家都給出了自己的應對措施。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用戰略定力和宏觀視角來看待他國的舉動,不能拘於一時,囿於一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