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該區別看待兩岸交流三十年的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17-10-20 15:23:36


習馬會(資料圖片)
  中評社台北10月20日電/1987年10月台灣決定開放老兵返大陸探視,正式突破兩岸隔絕之牆,打開雙方交流之門,迄今滿三十年。這三十年的進程,並非一帆風順,足以作為當前及未來台灣執政者的重要參考。 

  中央網路報今天“點評”專欄文章說,蔡英文在雙十演說中表示,“三十年來,兩岸從敵對走向和平發展,為兩岸寫下歷史新頁,關鍵就在雙方可以擱置政治爭議,實事求是,在交流互動中不斷累積善意,創新思維及模式”。 

  回顧史實,如果沒有開放探親,就不會有因兩岸交流而衍生的問題,也就不會有兩岸展開協商的需要性,而協商又推動了兩岸的深入交流與互利合作。但是,其間曾產生巨大風波,造成兩岸關係緊張與台海危機,所以台灣執政者不宜迴避過去的傷害性教訓,只報喜不報憂。 

  文章說,開放探親是為了處理國共內戰遺留的人道問題。根據未公開的資訊,當時台灣秘密透過國民黨大陸工作主管向大陸高層要求對老兵“既往不究,來去自由”,對方予以承諾外,還主動提出給予老兵“提供方便”,從而促成開放探親的成功。毋庸置疑,當時兩岸的立場都是堅持一個中國和追求國家統一。 

  至1993年4月兩岸舉行歷史性的辜汪新加坡會談,也是基於前一年11月雙方對一中原則達成求同存異的處理。但1995年5月後,兩岸因對李登輝訪美產生重大分歧,以致中斷制度化協商。1996年5月李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台獨”“沒必要、不採行”,“發展兩岸關係,推進國家統一”,兩岸“中國人幫助中國人”。加以李的密使一再向對方保證信守國家統一立場及1992年達成的共識,終於促成了1998年10月的辜汪上海會晤及辜江(江澤民)北京會晤,使兩岸關係再攀高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