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全球多地“高燒”引關注
http://www.CRNTT.com   2018-08-06 15:12:33


(圖片來源:網絡)
  中評社北京8月6日電/8月5日,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台發布最新一期高溫黃色預警,這是今年入夏以來,該台連續第23天發布高溫預警。預警顯示,我國東北多地高溫已突破歷史紀錄。

  環球同此涼熱。這個周末,“北極圈驚現極端高溫天氣,海冰融化加劇”“極地高溫已達32℃,誰來拯救北極熊”等消息刷爆社交網絡,再次引發人們對全球多地“高燒不退”,及其背後極端天氣事件頻發的擔憂。

  每年夏季,高溫都會以各種姿勢刷屏,去年流行的是我國火爐城市最新排行,今年則聚焦北歐和國內東北多地高溫破紀錄——這更加引人注意,位居地球北部的原本的“避暑勝地”,為何入夏以來持續高溫,甚至引起極地“高燒”,這背後有何因素?記者就此采訪了氣象專家。

  “發燒”的北半球

  在8月2日中國氣象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該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李明媚透露,剛剛過去的7月,我國平均氣溫22.9℃,較常年同期偏高1℃,全國有94站發生極端高溫事件,其中遼寧本溪縣(39.2℃)、吉林集安(38.4℃)等24站日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一句話概括就是,我國中東部7月下旬出現大範圍持續高溫天氣,高溫強度強、範圍廣、持續時間長。她說,7月,全國平均高溫日數達6.1天,比常年同期多2.1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多。這其中,7月20日高溫影響範圍最廣,35℃以上高溫面積達159.8萬平方公裡,38℃以上高溫面積達13.4萬平方公裡。

  高溫天氣并非我國獨有,整個北半球都很“熱”。從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監測的“2018年7月全球最高氣溫距平分布圖”中可以看出,今年7月以來,北半球在歐洲、東亞、北美氣溫正距平(指某時間段的氣溫超過若幹年或月的平均值——記者注)顯著,尤以歐洲為甚。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室副主任肖潺說,根據該中心的監測,北極圈內一些氣象站觀測到氣溫超過30℃,并連續3天平均最高氣溫處於歷史最高點,這其中,挪威和芬蘭分別出現了33.5和33.4℃高溫。

  歐洲其他國家也進入“發燒”模式:希臘雅典遭遇40℃高溫襲擊,并誘發了火災;英國部分地區今夏以來持續高溫幹旱,創下半個世紀以來最幹旱夏天的紀錄;7月14日意大利首都羅馬最高溫直逼40℃。

  多個北非國家也出現熱浪,摩洛哥出現43.4℃高溫,阿爾及利亞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最高氣溫更是達到51.3℃。在北美地區,加拿大魁北克省7月初遭遇幾十年罕見的連續高溫,持續的高溫天氣導致70人死亡。與我國同處東亞地區的日本、韓國出現大範圍高溫熱浪,導致近百人死亡、上千人中暑。

  好消息是,這場高溫覆蓋的部分地區有望開始“退燒”。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許映龍說,從8月5日起,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的高溫範圍將逐漸減小,而江南和江淮等地的高溫範圍將逐漸增大,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仍多高溫悶熱天氣。北京的高溫天氣目前有減弱的趨勢,但8月7日立秋後仍有可能出現高溫高濕天氣,京津冀地區預計還將有2到4天的高溫天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