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貴州清鎮市先行先試環境訴訟 呵護綠水青山
http://www.CRNTT.com   2019-10-07 12:02:28


  中評社北京10月7日電/藍天白雲,和風徐徐,白鷺栖息,秋日的紅楓湖景色別致。很難想象,作為貴州省貴陽市重要的飲用水水源地,紅楓湖曾經藍藻蔓延、水質惡化,引得村民抱怨。

  “要用司法的力量護衛一方山水。”貴陽清鎮市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舒子貴介紹,清鎮市環保法庭(2017年8月更名為環境資源審判庭)於2007年設立。作為我國第一個環保法庭,12年來先行先試,開啟了環境公益訴訟的先河,探索著環境司法專門化的新路徑。

  環保法庭成立僅1個月時,就將“第一把火”燒向了紅楓湖上游的排污大戶——貴州天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上世紀90年代,天峰公司在紅楓湖保護區範圍內堆放了上百萬噸的磷石膏廢渣,嚴重污染了紅楓湖。但由於其地處安順市境內,長期以來貴陽對此“鞭長莫及”。環保法庭的設立,解決了這一難題。貴陽市“兩湖一庫”管理局向清鎮市法院遞交訴狀,將天峰公司推上了被告席。

  2007年12月,法庭判決要求天峰公司立即停止其磷石膏尾礦庫廢渣場對環境的侵害,並採取相應措施排除廢渣場對環境的危害。到2016年,堆積10餘年的上百萬噸磷石膏廢渣被全部清運。

  牛刀小試,環境公益訴訟破冰啟航。此後,清鎮市環保法庭環境公益訴訟之路越走越寬。改革的背後,離不開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良性互動。2015年5月5日,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方案》,會議強調,要牢牢抓住公益這個核心,重點是對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等領域造成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案件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訴訟,更好地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

  “以前是摸著石頭過河,難免有忐忑的時候。現在是中央支持,我們推進改革的底氣更足。”從法庭成立伊始的副庭長到如今的庭長,年逾五十的羅光黔見證了清鎮市環保法庭的發展。

  環保問題涉及方方面面,法官所掌握的知識難免有限。面對眾多專業知識瓶頸,借鑒國外的專家證言制度,成為清鎮市環保法庭的新思路。2015年,清鎮市環保法庭受理吳國金訴中鐵五局噪聲污染責任糾紛案,在因果關係明確但損害後果不好確定的情況下,聘請專家出庭作證,采信專家證言、確定計算模型,公平地處理了這一糾紛。

  2017年5月23日,十八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三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建議的報告》。會議指出,要在總結試點工作的基礎上,為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提供法律保障。

  2017年9月,在辦理貴陽市南明區檢察院訴貴陽市南明區後巢鄉政府確認行政行為違法、履行監管職責一案時,羅光黔尤其注重明確檢察院“原告”的主體地位。

  羅光黔介紹,儘管在此案中檢察院仍以“公益訴訟人”身份提起訴訟,但法院認為,由於該案系2017年7月行政訴訟法修改施行後,清鎮市法院受理的首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案件,應按法律規定執行,故在裁判文書中明確檢察院“原告”的主體地位,明確檢察機關作為行政訴訟案件參與方與對方具有平等的地位,為以後類似案件的審理起到規範指引作用。

  截至2019年6月,清鎮市環境資源審判庭已受理各類環境保護類別案件2205件,其中刑事案件840件、民事案件407件、行政案件142件、行政非訴審查案件470件、執行案件346件,已審結2174件。

  (來源:人民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