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推出兩岸政策主張的深層原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2 19:10:05  


馬英九的兩岸論述卷起輿論漩渦
  中評社訊╱題:馬英九推出兩岸政策主張的深層原因 作者:鍾維平(香港),中國評論通訊社評論員

  因為馬英九二月在英國公開全面系列闡述的兩岸政策主張十分重要,不僅是中國國民黨今後重要的兩岸政策的主要框架,更是決定兩岸關係未來前途的重要政策宣示,所以不能不多予關注。

  馬英九主張是改善兩岸關係的路線圖

  馬英九有關講話可以用“倫敦講話”來進行集納。在“倫敦講話”中,馬英九恪守於傳統的國民黨立場,立足於台灣的利益前途,因應兩岸形勢的發展變化,著眼於國際格局的穩定和諧,提出了與時俱進的內涵豐富的兩岸政策。以此評論,一點也不為過。

  我們注意到,馬英九的“倫敦講話”具有實際內容,不是空談,是改善兩岸關係的路線圖。從馬英九的各次講話中,可以發現他是這樣安排把台灣帶出兩岸僵局的政治步驟的:

  第一步:全面闡述兩岸政策,爭取民眾的認同,建立民眾的共識,最大限度減低民眾之間在兩岸關係方面的對峙意識,建立新的意識形態。

  第二步:如果國民黨在2008年奪得政權,在政治上即嘗試恢復兩岸間以九二共識為基礎的政治對話,持續促進兩岸各項交流交往。

  第三步:2010年前,台灣與大陸,在經貿關係上有結構性的、永久性的安排,為今後建立兩岸共同市場打下基礎。

  第四步:開展協商和平協議,構建未來數十年兩岸和平互動的基本框架。

  這是非常重要的四大步驟。如果沒有大多數民眾的支持,馬英九的理想再好、再對台灣有利,也未必實現得了。如果國民黨不堅持九二共識,放棄一中的原則,大陸不可能接受國民黨的政策。共同市場,一定可以使兩岸關係得到極大的提升。在互信基礎上,達成幾十年的和平協議,在和平穩定環境中發展新階段的兩岸關係,走向統一的未來。

  這是步伐穩健的、方向正確的四大步。大陸必定為之鋪路,國際勢力也無法擋路,台灣一定能夠走向光明之路。

  長期以來,台灣的僵局,一直僵在要走絕路、險路、未知之路,道路陡峭,前途不光明。台獨之路,豈能夠走得出僵局,只能是越走越僵!馬英九指出的路,才是台灣走出兩岸僵局的必由之路。

  台獨選項風波應警醒馬英九

  馬英九在英國致力進行兩岸政策主張的論述是嚴謹的,頗有條理,是不容易望文生義的。在論述中,他反對台獨的理念闡述得非常清楚,本來不應該出現什麼問題。但是,在此同時,以國民黨名義在台灣的《自由時報》刊登的、據說是馬英九親自審定的文宣廣告卻突然引起風波,直接衝擊馬英九的立場原則,令人出乎意料。

  據傳,在這個文宣廣告中,國民黨首次將“獨立”列入兩岸未來的選項,於是,暴風驟然而起,台灣一片譁然。馬英九和國民黨中央緊急澄清,馬英九反復表示是解讀誤差,甚至指有人斷章取義,他說,國民黨不會把台獨當作選項。

  平心而論,長期以來馬英九在各種場合都是強調維持現狀、反對台獨的,甚至曾提出終極統一論。如果說馬英九突然做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確實是令人無法相信的。

  由此可見台灣的兩岸問題之詭異。兩岸見解、兩岸政策、兩岸關係,不僅考驗著綠營人物,其實也同樣考驗著藍營人物;不管是誰,操作失當,立刻出問題。由此可知,兩岸關係在台灣政黨政治中的分量。任何政治人物都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才能避免誤入雷區、傷及自己。

  通過台獨選項風波,馬英九應該發現幾個重大危機,或者說是危險雷區,由此警醒自己:

  一,馬英九的一中原則、未來統一立場一旦鬆動或者搖擺,泛藍陣營、國民黨內部將立刻爆發分裂危機。今次的文宣廣告風波,已經引起國民黨黨內及泛藍陣營的反彈情緒,其勢猛烈,十分值得關注。事實已表明,國民黨絕對沒有選擇台獨的社會基礎。

  二,以“獨”攻“獨”的做法,馬英九在任何時候都不可取;略有猶豫,或稍做投機,即落入民進黨及台獨勢力的圈套,導致自己進退失據,自亂陣腳。與綠營比綠,國民黨永無出頭之日。另外,以軟化立場方式來討好某些選民,結果是吃力不討好。

  三,國共兩黨的互信基礎是立足一個中國原則、維護兩岸現狀、反對台獨。儘管把台獨列為選項當作文宣手段,也確實會引人猜疑和擔憂。國民黨如果真有如此危險的重大政策變化,必將偏離國共互信基礎,必將導致國民黨的兩岸政策瓦解,國共關係斷裂。

  當然,我們不懷疑馬英九的一中立場,也深知他維護兩岸現狀及促進兩岸交流的決心,更是瞭解他的重建主流意識形態之艱辛。但是,如果馬英九能把文宣廣告風波作為放大鏡,找出更多的政治麻煩、政治陰影,認識危機,迴避雷區,警醒自己,加以化解,以利再戰,未必不是大好事!

  馬英九的輿論出擊是被迫的

  馬英九在英國闡述兩岸政策主張,捲起了輿論漩渦,久久不能平息。

  各方的態度也很有意思,最初:大陸靜聽其言,不予表態;美國仔細評估,也不吭聲;台灣藍綠陣營吵吵嚷嚷,莫衷一是。但是,突發的台獨選項風波,卻使各方情勢大變。大陸開始注意,美國重申兩岸政策不變,台灣泛藍陣營批評聲音驟起。連某些愛護馬英九的言論,都有責怪他在這個時候討論兩岸政策是糊塗的意思,認為不應該主動挑起這場統獨論戰。

  馬英九利用歐洲之行,全面釋放自己的兩岸政策主張,究竟是主動的還是被迫的舉動?

  在作結論之前,必須衡量當前台灣局勢,應該承認,馬英九今次作出如此之大的舉動,首先是形勢所迫。今年元旦,陳水扁的講話,全面否定了自己的中間路線,拉開了挑戰兩岸現狀的衝突序幕。陳水扁的春節講話,更是把破壞兩岸關係的措施進一步推進。這些動作,已經引發了台灣的統獨大論戰,其它的各種議題,都被湮沒其中;陳水扁在去年三合一選舉後,首度重奪政治話語權。與此同時,民進黨已經全面對馬英九進行輿論圍剿,也把馬英九逼到牆角,無法不做出回應的動作來。由此可見,馬英九其實是被動出招的。

  其次,也是時間所迫。陳水扁挑釁兩岸關係的大動作,已經提早把台灣的政治議題帶進了2008年大選。民進黨已經提早向馬英九、國民黨發動了戰爭的總攻擊。本來,這樣的統獨輿論大戰應該在明年初發生更加合理,但是,因為陳水扁改變了方向,想抄捷徑,迫不及待要在今年推出“民間的台獨新憲法”來,以儘快落實明年的“新憲公投”,達到2008年大選時產生新憲法的預期。如果順利,民進黨就能獲得“新憲”綁大選的效應,有利於再拿下大位。如果馬英九以聲東擊西的遊擊方式來回應,是無力對付的,必須提前打一場輿論大決戰。馬英九無法迴避,不能怯戰。

  第三,還是美國所迫。美國的兩岸政策是在最大的程度上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的,所以急獨與急統都是美國所反對的。馬英九因為前段時間提出過“終極統一論”,為民進黨抓住把柄,盡力對其加以絞殺。美國自然也會全面評估馬英九。馬英九在英國提出的兩岸政策主張,很明顯在相當程度上是迎合美國的兩岸政策的,是尋求美國的理解和支持的。不管藍綠,無法不看美國的臉色。馬英九也沒有能力超出這一台灣政治規律。

   在各種因素的逼迫下,馬英九奮起出擊,努力搏殺,與陳水扁進行輿論總對決,初步扭轉了輿論戰場上的被動局面,產生了旗鼓相當的新形勢,這當然是明智的。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3月號,總第99期)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